課程名稱 | 系統(tǒng)解剖學 | 授課題目(章節(jié)或主題) | 緒論、骨學總論、軀干骨 |
授課教師 | 楊丹迪 | 所屬二級學院 | 基礎學院 | 所屬教研室 | 解剖學 | 職稱 | 講師 |
授課時間 | 200 8年2月 21 日第 1 周星期 二 第 1-4節(jié)第 1 次課 | 授課時數(shù) | 4學時 |
授課班級 | 口腔 專業(yè)(本科□√ 專科□) 2007 級 1 班 |
教學課型 | 理論課□ 實驗課□√ 習題課□ 討論課□ 實習(踐)課□ 其它□ |
教材名稱、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時間 | 《系統(tǒng)解剖學》主編:柏樹令;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04年7月 |
教學目標與要求: 緒論、骨學總論實驗:目的要求:1.運用人體的標準解剖姿勢、軸、面及方位術語。2.骨的一般形態(tài)、構造 及功能。3.長骨生長方式及骨的骨化。 軀干骨實驗:目的要求:1.軀干骨的組成及其功能。2.椎骨分部和功能及各部椎骨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特點。 3.肋骨的一般形態(tài)、分部,結構和功能。4.胸骨的形態(tài)結構與分部。5.軀干骨重要的體表標志。 |
主要知識點、重點與難點: 知識點:1、標準解剖學姿勢,軸、面及方位術語 2、骨的形態(tài)(長骨、短骨、扁骨、不規(guī)則骨、含氣骨)和構造(骨質、骨膜、骨髓、板障) 3、椎骨的一般形態(tài),結構分部和各類椎骨(頸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 4、肋骨的形態(tài)和分部 5、胸骨的形態(tài)和分部 6、隆椎、胸骨角、頸靜脈切跡等重要的體表標志 重點:標準解剖學姿勢、矢狀軸(面)、冠狀軸(面)、垂直軸、水平面、上與下、前與后、內側與外側、板障、頸椎、寰椎、樞椎、隆椎、胸椎、腰椎、骶骨、頸靜脈切跡、胸骨角、典型的肋骨。 難點:不規(guī)則骨、板障、寰椎、隆椎、骶骨。 |
教學方法(請打√選擇): 講授法□ 討論法□ 演示法□√ 自學輔導法□ 練習法(習題或操作) 讀書指導法□ PBL(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 案例法□ 其他□ |
教學媒體(請打√選擇): 教材□ 板書□ 實物□ √ 標本□ 掛圖□ 模型□ 投影□ √ 幻燈□ 錄像□ CAI(計算機輔助教學)□ |
教學過程設計(包括講授內容、講授方法、時間分配、媒體選用、板書設計等): 講授內容: 緒論、骨學總論實驗:1、講述和提問(黑板寫出及同學上來身體示范)標準解剖姿勢、軸、面及方位術語(15分鐘)2、講授及示教骨的形態(tài),板障、煅燒骨、醋泡骨、骺板、骺線等(板書1)(20分鐘)3、指導各組觀察骨的形態(tài),板障、煅燒骨、醋泡骨、骺板、骺線等(15分鐘) 軀干骨實驗:1、在骨架上講述中軸骨的概念和軀干骨的位置(5分鐘)2、在骨架上講述軀干骨的組成(3分鐘)3、講述椎骨的構成(板書2)及頸椎、胸椎、腰椎、骶骨的特征(13分鐘)4、示教各類椎骨(10分鐘)5、指導各組觀察各類椎骨(20分鐘)6、黑板上畫表歸納四大類椎骨的鑒別并提問(板書3)(13分鐘)7、講授及示教特殊的頸椎(寰椎、樞椎、隆椎)(10分鐘)8、講授及示教胸骨和典型的肋骨(10分鐘)9、指導各組觀察特殊頸椎、胸骨和典型肋骨(10分鐘)10、指導學生自己或相互摸尋隆椎、胸骨角、頸靜脈切跡等重要的體表標志(5分鐘)11、講述隆椎、胸骨角的臨床意義(計數(shù)椎骨、肋骨)并叫學生操練(5分鐘)12、小結、復習(10分鐘)。 講授方法: 理論講授、示教標本及指導觀察。 時間分配: 見上。 媒體選用: 多媒體課件,黑板。 板書設計: 1、畫出長骨和板障結構,幫助學生理解。 2、畫出椎骨的一般結構,幫助理解椎弓根和椎弓板。 3、畫表歸納四大類椎骨的鑒別。 |
提問、課堂討論等師生互動的設計: 1、黑板寫出及同學上來身體示范標準解剖姿勢、軸、面及方位術語。 2、提問四大類椎骨的鑒別。 3、指導學生自己或相互摸尋重要的體表標志。 4、指導學生操練計數(shù)椎骨、肋骨。 |
教學小結、復習思考及作業(yè)題布置: 小結:1、標準解剖姿勢、軸、面及方位術語等知識點雖不難,但對整個解剖科學立體思維的形成至關 重要。 2、頸椎、胸椎、腰椎、骶骨的鑒別要抓住它們各自最具特征性的結構(橫突孔、橫突肋凹、 乳突、副突、骨性融合等)。 布置課后復習思考題及作業(yè):實驗報告 1.寫出標準解剖學姿勢、矢狀軸(面)、冠狀軸(面)、垂直軸、水平面、上與下、前與后、內側與外側的定義. 2.名詞解釋:板障、骨髓、骺板(線). 3.寰椎和樞椎指的是什么椎,它們有何特點. 4.如何鑒別頸椎、胸椎、腰椎、骶骨. 5.椎弓根和椎弓板在哪里. 6.隆椎和胸骨角的概念,它們的臨床意義. |
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點(加強基礎與臨床聯(lián)系、外語運用、啟發(fā)學生思維、指導學生自學、介紹學科新進展等方面): 1、加強基礎與臨床聯(lián)系:隆椎和胸骨角在臨床上計數(shù)椎骨、肋骨的重要意義,骨髓病,頸椎病等。 2、外語運用:投影彩圖中英文標注。 3、啟發(fā)學生思維:寰椎和樞椎的形態(tài)改變與頭顱運動的適應關系等。 4、指導學生自學:學習骨性鼻旁竇讓學生參考呼吸系統(tǒng)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兩兩配對,相互提問標本結構。 5、介紹學科新進展:骨髓再造;頸椎鉤突的新觀點等。 |
參考資料(包括輔助教材、參考書、文獻等): 系統(tǒng)解剖學彩色圖譜、實物圖譜;基礎課程教學大綱;系統(tǒng)解剖學多媒體講義;系統(tǒng)解剖學實驗指導; |
教研室 意 見 | 教研室主任簽章: 年 月 日 |
教學后記(即教學實施情況總結分析,在課程結束后填寫) 1、教學計劃實施順利,學生學習積極性高。 2、學生通過自己和相互間運用學到的知識(解剖姿勢、術語,摸體表標志,計數(shù)椎、肋骨),興趣昂然。 3、寰椎和樞椎的實物標本較少。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