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膽道出血(普外)系肝膽疾病、創(chuàng)傷、手術或全身性因素而致的肝內、外膽道系統的大量出血;70%左右是因膽石癥、膽道蛔蟲引起的膽道感染所致。其基本病變是造成膽管血管瘺,出血呈周期性5-10天一次。膽道出血并不罕見,文獻報道,膽道大量出血的發(fā)病率約占上消化道出血的1.3%-5%。出血量大者可造成包括出血性休克在內的一系列特殊癥狀,其死亡率高達50%。近年來隨著臨床經驗的豐富,對本病診治方法及技術的改進,療效也有所提高,但誤診率和無效率還很高,死亡率的降低還不夠理想.
癥狀表現:
1.多有膽道疾病和膽道手術史。2.發(fā)熱寒戰(zhàn),黃疸和上腹絞痛后出現嘔血、黑便,如在膽總管T管引流術后,則在右上腹絞痛后突然從T管涌出較多量的鮮血。3.出血可自停,但常反復,呈周期性,一周左右一次。4.貧血貌,黃疸,上腹肌緊張,壓痛,肝臟,膽囊腫大有觸痛等,腸鳴活躍。5.失血性休克一系列征象。
診斷依據:
1.發(fā)熱、寒戰(zhàn)、黃疸,上腹絞痛后出現嘔血、黑便或T管引流出鮮血,出血呈周期性。2.失血性休克一系列表現。3.B超、CT等發(fā)現肝內有腫瘤,血腫液性暗區(qū)等。4.纖維內窺鏡直示下見膽道出血。5.選擇性肝動脈造影發(fā)現出血部位。
治療:
1.防治休克;2.止血;3.輸血;4.治療肝膽原發(fā);5.介入治療;6.手術治療;
預防常識:
膽道出血治療效果不肯定,特別是大出血死亡率高,預防膽道出血首先要注意消除其病因,應正確處理肝外傷,肝穿刺活檢應盡量用細針,避免反復多次穿刺,要及早治療膽道結石及膽道蛔蟲病。凡上消化道出血除考慮食管、胃十二指腸等外,應想到是否有膽道出血。一旦出血,因病情兇險,千萬不要信游醫(yī)亂治,應馬上到醫(yī)院治療。初發(fā)病時應給予內科治療,如輸血、止血、中藥內服,抗感染及支持治療。介入法選擇性肝動脈栓塞,是一種有效的診斷和治療手段,效果較好。防治休克是關鍵。但反復大量出血超過2個周期者,且出血性休克不易糾正者,或查明出血病源較嚴重,估計用非手術療法不易治愈者,應考慮手術治療。(術式參照以上治療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