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ǘ)HDV cDNA/聚合酶鏈反應(HCV cDNA/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測定肝和血清中HCV RNA。
本法是將HDV RNA逆轉錄為HCV DNA,選用高度保守的5′非編碼區(qū)引物擴增放大后作電泳觀察結果。本法較靈敏。由于肝和血清中HCv RNA出現較抗-HCV為早,一些HCV感染者抗HCV尚未陽轉時,其肝和血清中已可測到HDv RNA。HCV RNA陽性,說明病毒在體內復制;HCV RNA陰轉,說明病毒被清除。因此,RT-PCR可作為丙型肝炎的早期診斷和獻血員篩查的出現指標,也可作為丙型肝炎預后的一個指標。
。ㄈ)免疫組化法檢測肝組織中HCV抗原
感染HCV的黑猩猩或病人血清中提取lgG,用間接免疫熒光或間接免疫酶組化法檢測肝內HCV抗原。
四、防治原則
丙型肝炎的預防方法基本與乙型肝炎的相同。目前,我國預防丙型肝炎的重點應放在對獻血員的管理,加強消毒隔離制度,防止醫(yī)源性傳播。
國外報告,對獻血員進行抗HCV篩查,可排除85%具有HCV傳染性的獻血員,從而明顯降低輸血后丙型肝炎的發(fā)病率。由于獻血員抗HCV陽性率與ALT水平和抗-HBc是否陽性有關,ALT(丙氨酸轉移酶)異常和抗HBc陽性者抗HCV陽性率明顯高于ALT正常和抗HBc陰性者(44%:0.5%),因此,在目前尚無條件進行抗HCV篩查的地區(qū),可對獻血員作ALT和抗HBc篩查。據報道,排除ALT異常的獻血員后,輸血后丙型肝炎發(fā)病率可下降47.4%;排除抗HBc陽性的獻血員后,輸血后丙型肝炎發(fā)病率下降33%;如上述兩項指標異常的獻血員均被排除,則輸血后丙型肝炎發(fā)病率可下降61.2%。
最近,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報告,經皮膚感染丙型肝炎病人血液者,于暴露后立即注射免疫蛋白(0.06ml/kg)可能有預防作用。
本病的最終控制將取決于疫苗預防。HCV分子克隆的成功,為本病的疫苗預防提供了可能性,未來的丙型肝炎疫苗應包括各種不同重組的HCV毒株,或根據各地流行的HCV毒株來構建丙型肝炎疫苗。
干擾素治療丙型肝炎,可緩解病情,防止約1/2急性丙型肝炎向慢性化發(fā)展,慢性丙型肝炎用IFN治療后有效率為50%,但有半數復發(fā),維持有效率為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