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劑學部分
1.以下哪一條不是影響藥材浸出的因素 A.溫度 B.浸出時間 C.藥材的粉碎度 D.浸出溶劑的種類 E.浸出容器的大小 2.根據Stockes定律,混懸微粒沉降速度與下列哪一個因素成正比 A.混懸微粒的半徑 B.混懸微粒的粒度 C.混懸微粒的半徑平方 D.混懸微粒的粉碎度 E.混懸微粒的直徑 3.下述哪種方法不能增加藥物的溶解度 A.加入助溶劑 B.加入非離子表面活性劑 C.制成鹽類 D.應用潛溶劑 E.加入助懸劑 4.下列哪種物質不能作混懸劑的助懸劑作用 A.西黃蓍膠 B.海藻酸鈉 C.硬脂酸鈉 D.羧甲基纖維素鈉 E.硅皂土 5.作為熱壓滅菌法滅菌可靠性的控制標準是 A.F值 B.Fo值 C.D值 D.Z值 E.Nt值 6.對維生素C注射液錯誤的表述是 A.可采用亞硫酸氫鈉作抗氧劑 B.處方中加入碳酸氫鈉調節(jié)pH值使成偏堿性,避免肌注時疼痛 C.可采用依地酸二鈉絡合金屬離子,增加維生素C穩(wěn)定性 D.配制時使用的注射用水需用二氧化碳飽和 E.采用100℃流通蒸汽15min滅菌 7.比重不同的藥物在制備散劑時,采用何種混合方法最佳 A.等量遞加法 B.多次過篩 C.將輕者加在重者之上 D.將重者加在輕者之上 E.攪拌 8.片劑制備中,對制粒的目的錯誤敘述是 A.改善原輔料的流動性 B.增大顆粒間的空隙使空氣易逸出 C.減小片劑與模孔間的摩擦力 D.避免粉末因比重不同分層 E.避免細粉飛揚 9.膠囊劑不檢查的項目是 A.裝量差異 B.崩解時限 C.硬度 D.水分 E.外觀 10.片劑輔料中的崩解劑是 A.乙基纖維素 B.交聯(lián)聚乙烯吡咯烷酮 C.微粉硅膠 D.甲基纖維素 E.甘露醇 11.下列有關藥物表觀分布容積的敘述中,敘述正確的是 A.表觀分布容積大,表明藥物在血漿中濃度小 B.表觀分布容積表明藥物在體內分布的實際容積 C.表觀分布容積不可能超過體液量 D.表觀分布容積的單位是升/小時 E.表觀分布容積具有生理學意義 12.藥物透皮吸收是指 A.藥物通過表皮到達深層組織 B.藥物主要通過毛囊和皮脂腺到達體內 C.藥物通過表皮在用藥部位發(fā)揮作用 D.藥物通過表皮,被毛細血管和淋巴吸收進入體循環(huán)的過程 E.藥物通過破損的皮膚,進人體內的過程 13.口服劑型在胃腸道中吸收快慢州順序一般認為是 A.混懸劑>溶液劑>膠囊劑>片劑>包衣片 B.膠囊劑>混懸劑>溶液劑>片劑>包衣片 C.片劑>包衣片>膠囊劑>混懸劑>溶液劑 D.溶液劑>混懸劑>膠囊劑>片劑>包衣片 E.包衣片>片劑>膠囊劑>混懸劑>溶液劑 14.栓劑質量評定中與生物利用度關系最密切的測定是 A.融變時限 B.重量差異 C.體外溶出試驗 D.硬度測定 E.體內吸收試驗 15.靜脈注射某藥,Xo=60mg,若初始血藥濃度為15μg/ml,其表觀分布容積V為 A.20L B.4ml C.30L D.4L E. 15L 16.下列有關藥物穩(wěn)定性正確的敘述是 A.亞穩(wěn)定型晶型屬于熱力學不穩(wěn)定晶型,制劑中應避免使用 B.乳劑的分層是不可逆現象 C.為增加混懸液穩(wěn)定性,加入的能降低Zeta電位、使粒子絮凝程度增加的電解 質稱絮凝劑 D.乳劑破裂后,加以振搖,能重新分散、恢復成原來狀態(tài)的乳劑 E.凡受給出質子或接受質子的物質的催化反應稱特殊酸堿催化反應 17.有關滴眼劑錯誤的敘述是 A.滴眼劑是直接用于眼部的外用液體制劑 B.正常眼可耐受的pH值為5.o一9.o C.混懸型滴眼劑要求粒子大小不得超過50μm D.滴入眼中的藥物首先進入角膜內,通過角膜至前房再進入虹膜 E.增加滴眼劑的粘度,使藥物擴散速度減小,不利于藥物的吸收 18.有關片劑包衣錯誤的敘述是 A.可以控制藥物在胃腸道的釋放速度 B.滾轉包衣法適用于包薄膜衣 C.包隔離層是為了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障礙,防止水分浸入片芯 D.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腸溶衣,具有包衣容易、抗胃酸性強的特點 E.乙基纖維素為水分散體薄膜衣材料 19.對軟膏劑的質量要求,錯誤的敘述是 A.均勻細膩,無粗糙感 B.軟膏劑是半固體制劑,藥物與基質必須是互溶性的 C.軟膏劑稠度應適宜,易于涂布 D.應符合衛(wèi)生學要求 E.無不良刺激性 20.下列有關生物利用度的描述正確的是 A.飯后服用維生素B2將使生物利用度降低 B.無定形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穩(wěn)定型的生物利用度 C.藥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 D.藥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 E.藥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
[21——25] A.Zeta電位降低 B.分散相與連續(xù)相存在密度差 C.微生物及光、熱、空氣等的作用 D.乳化劑失去乳化作用 E.乳化劑類型改變 造成下列乳劑不穩(wěn)定現象的原因是 21.分層 22.轉相 23.酸敗 24.絮凝 25.破裂 [26——30] A.羥丙基甲基纖維素 B.單硬脂酸甘油酯 C.大豆磷脂 D.無毒聚氯乙烯 E.乙基纖維素 26.可用于制備脂質體 27.可用于制備溶蝕性骨架片 28.可用于制備不溶性骨架片 29.可用于制備親水凝膠型骨架片 30.可用于制備膜控緩釋片 [31——35] 寫出下列處方中各成分的作用 A.醋酸氫化可的松微晶 25g B.氯化鈉 8g C.吐溫80 3.5g D.羧甲基纖維素鈉 5g E.硫柳汞 0.01g/制成l000ml 31.防腐劑 32.助懸劑 33.滲透壓調節(jié)劑 34.主藥 35.潤濕劑 [36——40] A.氟利昂 B.可可豆脂 C.月桂氮卓同 D.司盤85 E.硬脂酸鎂 36.氣霧劑中作拋射劑 37.氣霧劑中作穩(wěn)定劑 38.軟膏劑中作透皮促進劑 39.片劑中作潤滑劑 40.栓劑中作基質 [4l——45] A.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 B.L—羥丙基纖維素 C.乳糖 D.乙醇 E.聚乙二醇6000 41.片劑的潤滑劑 42.片劑的填充劑 43.片劑的濕潤劑 44.片劑的崩解劑 45.片劑的粘合劑
[46——50] A.泛制法 B.搓丸法 C.A和B均用于 D.A和B均不用于 46.制備丸劑 47.先起模子 48.制備蜜丸 49.滴丸 50.用水、酒、醋、蜜水、藥汁等為潤濕劑制丸 [51——55] A.有去除離子作用 B.有去除熱原作用 C.以上兩種作用均有 D.以上兩種作用均無 51.電滲析制水 52.離子交換法制水 53.蒸餾法制水 54.反滲透法制水 55.0.45μm微孔濾膜過濾 [56——60] A.軟膏基質 B.栓劑基質 C.以上兩者均可 D.以上兩者均不可 56.聚乙二醇 57.二甲基硅油 58.甘油明膠 59.丙烯酸樹脂 60.液體石蠟
61.影響透皮吸收的因素是 A.藥物的分子量 B.藥物的低共熔點 C.皮膚的水合作用 D.藥物晶型 E.透皮吸收促進劑 62.藥物浸出萃取過程包括下列階段 A.粉碎 B.溶解 C.擴散 D.浸潤 E.置換 63.吐溫類表面活性劑具有 A.增溶作用 B.助溶作用 C.潤濕作用 D。乳化作用 E.潤滑作用 64.有關滅菌法敘述正確的是 A.輻射滅菌法特別適用于一些不耐熱藥物的滅菌 B.濾過滅菌法主要用于含有熱穩(wěn)定性物質的培養(yǎng)基、試液或液體藥物的滅菌 C.滅菌法是指殺滅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D.煮沸滅菌法是化學滅菌法的一種 E.熱壓滅菌法可使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降低 65.疏水膠體的性質是 A.存在強烈的布朗運動 B.具有雙分子層 C.具有聚沉現象 D.可以形成凝膠 E.具有Tyndall現象 66.不具有靶向性的制劑是 A.靜脈乳劑 B。毫微粒注射液 C.混懸型注射液 D.脂質體注射液 E.口服乳劑 67.生產注射劑時常加入適量活性炭,其作用為 A。吸附熱原 B。能增加主藥穩(wěn)定性 C.脫色 D.脫鹽 E.提高澄明度 68.增加直腸栓劑發(fā)揮全身作用的條件是 A.糞便的存在有利于藥物吸收 B.插入肛門2cm處有利于藥物吸收 C.油水分配系數大釋放藥物快有利于吸收 D.油性基質的栓劑中加入HLB值大于11的表面活性劑能促使藥物從基質向水 性介質擴散有利于藥物吸收 E.一般水溶性大的藥物有利于藥物吸收 69.以下哪幾條具被動擴散特征 A.不消耗能量 B.有結構和部位專屬性 C.由高濃度向低濃度轉運 D.借助載體進行轉運 E.有飽和狀態(tài) 70.某藥肝臟首過作用較大,可選用適宜的劑型是 A.腸溶片劑 B.舌下片劑 C.口服乳劑 D.透皮給藥系統(tǒng) E.氣霧劑
題號:1 答案:E
題號:2 答案:C 解答:根據stockes定律
混懸劑中微粒沉降速度V與r2、與ρ1-ρ2成正比,與η成反比。故本題答案應為C。
題號:3 答案:E 解答:加助懸劑是提高混懸劑穩(wěn)定性的重要措施,它可增加混懸液介質的粘度,并被吸附于混懸微粒的表面增加其親水性,有利于減小微粒的沉降速度和聚結,增加混懸劑的穩(wěn)定性。但不能增加混懸粒子的溶解度。故本題答案應為E。
題號:4 答案:C 解答:作為混懸劑助懸劑的主要條件是助懸劑必須是親水性的,水溶液具有一定的粘度。根據Stockes公式,V與η成反比,η愈大,V愈小,可減小沉降速度,增加混懸劑的穩(wěn)定性。助懸劑被微粒吸附,也增加微粒的親水性,進而增加混懸劑的穩(wěn)定性。硬脂酸鈉不具有混懸劑的條件,不能做助懸劑。
題號:5 答案:B 解答:熱壓滅菌是通過加熱使微生物體的蛋白質變性而殺滅微生物。滅菌過程微生物殺滅速度符合一級過程,即LgNt=LgNo—Kt°。在一定溫度下殺滅物品中微生物數90%所需時間稱為D,則
選用嗜熱脂肪芽胞桿菌為代表菌種,將1/Z值定為10℃,參比溫度定為121℃,此時的F值即為Fo值,Fo值是將各種滅菌溫度下的滅菌時間換算成滅菌效果相等的121℃下的對嗜熱脂肪 芽胞桿菌的滅菌時間,所以,Fo值相當于121℃熱壓滅菌殺死待滅菌物 品中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時間,由此可見Fo才是熱壓滅菌法滅菌可靠性的控制標準。
題號:6 答案:B 解答:維生素C注射液屬不穩(wěn)定藥物注射液,極易氧化,故在制備過程中需采取抗氧化措施,包括加抗氧劑(NaHSO3),調節(jié)pH值至6.0—6.2,加金屬離子絡合劑(ED—TA—2Na),充惰性氣體(C02)。為減少滅菌時藥物分解,常用100℃流通蒸汽15min滅菌等。維生素C注射液用碳酸氫鈉調節(jié)pH值偏堿性,極易氧化使其變黃。故本題答案選B。
題號:7 答案:D 解答:調制散劑時,由于藥物的比重不同,在混合過程中比重大的藥物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下沉,使散劑混合不均。所以在混合時應將比重大的藥物加于比重小的藥物上面,混合時可將其均勻混合。故本題答案應選D。
題號:7 答案:D 解答:調制散劑時,由于藥物的比重不同,在混合過程中比重大的藥物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下沉,使散劑混合不均。所以在混合時應將比重大的藥物加于比重小的藥物上面,混合時可將其均勻混合。故本題答案應選D。
題號:9 答案:C 解答:膠囊劑分為硬膠囊和軟膠囊,不論哪種膠囊,按藥典規(guī)定需檢查外觀、水分、裝量差異、崩解時限等。但硬度不是檢查膠囊劑的質量指標。故本題答案應選C
題號:10 答案:B 解答:片劑制備需加入崩解劑,以加快崩解,使崩解時限符合要求。常用崩解劑有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鈉、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交聯(lián)聚乙烯吡咯烷酮、泡騰崩解劑等。本題中只有交聯(lián)聚乙烯吡咯烷酮是崩解劑。故本題答案應選B。
題號:11 答案:A 解答:表觀分布容積是指給藥劑量或體內藥量與血漿藥物濃度的比值,其單位為L或L/Kg。表觀分布容積的大小可以反映藥物在體內的分布情況,數值大表明藥物在血漿中濃度較小,并廣泛分布于體內各組織,或與血漿蛋白結合,或蓄積于某組織中。表觀分布容積不代表藥物在體內的真正容積,不具有生理學和解剖學意義。藥物在體內真正分布容積不會超過體液量,但表觀分布容積可從幾升到上百升。故本題答案應選A。
題號:12 答案:D 解答:皮膚給藥可起局部作用,如軟膏劑等;但也可通過皮膚吸收發(fā)揮全身作用,如皮膚用貼片。皮膚主要是由表皮(主要為角質層)、皮下組織和附屬器組成。附屬器包括毛囊、皮脂腺。、汗腺。皮下組織有毛細血管和淋巴分布。當藥物發(fā)揮局部作用時,藥物可 通過角質層到達皮下組織起局部作用,而不是通過皮膚在用藥部位起作用,藥物也可通過毛囊和皮脂腺吸收,但藥物主要還是通過完整皮膚吸收。所以說藥物主要通過毛囊和皮質腺吸收到達體內是不正確的。破損皮膚由于失去了皮膚的保護作用,對藥物的吸收速度特別快,一般經皮吸收藥物不用于破損皮膚部位。藥物經皮吸收主要過程是經過表皮的角質層、皮下組織皮毛細血管和淋巴吸收進入體循環(huán)。故正確答案應選D。
題號:13 答案:D 解答:口服藥物劑型在胃腸道中通過胃腸道粘膜吸收,進入體循環(huán)。藥物要在胃腸道吸收,必須首先從制劑中釋放出來。其釋放階快慢就決定了藥物吸收的快慢。一般口服溶液劑不存在藥物釋放問題,其他劑型如乳劑,混懸劑是液體制劑,雖然存在釋放問題,但 由于分散度大,仍會很快釋放藥物。在固體劑型中,膠囊劑較常用,它的外殼為明膠外殼,崩解后相當于散劑分散程度。片劑和包衣片比較,片劑溶出相對較快,而包衣片則需在衣層溶解后才能釋放藥物。一般而言,釋放藥物快,吸收也快。所以口服劑型在胃腸道 吸收順序為溶液劑>混懸劑>膠囊劑>片劑>包衣片。故本題答案應選D。
題號:14 答案:E 解答:在對栓劑的質量評定時,需檢查重量差異、融變時限、硬度,作溶出和吸收試驗。一般而言,重量差異較大,融變時限太長或太短,硬度過大,體外溶出的快慢,都與生物利用度有關。但關系最密切的是體內吸收試驗,通過測定血藥濃度,可繪制血藥濃度 —時間曲線,計算曲線下面積,從而評價栓劑生物利用度的高低。故本題答案應選E。
題號:15 答案:D 解答:靜脈注射給藥,注射劑量即為X。本題Xo=60ng。初始血藥濃度即靜脈注射的瞬間血藥濃度,用Co表示,本題Co=15μg/ml。計算時將重量單位換算成同一單位,即Xo=60mg=60000μg。
故本題答案應選D。
[1] [2] 下一頁 轉帖于 醫(yī)學全在線 f1411.cn
加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