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神經科患者,我們首先需要解決的定位神經系統(tǒng)損害的特定部位,定位損害部位的最佳方法是進行詳盡的病史采集和仔細的體格檢查。在解剖定位中,最重要的區(qū)域有:肌肉、肌肉神經接頭、外周神經、神經根、脊髓、腦干、小腦、腦皮質下部和腦皮質。下面僅就這些重要區(qū)域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特點來分析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定位診斷。
一、肌肉疾病 肌肉疾病往往引起肌肉近身體中央的對稱性無力而無感覺喪失。例如當病人訴及雙下肢或雙上肢的近端對稱性無力時,應觀察或詢問病人能否不用雙手從轎車里出來,蹲下能否自行站起;或病人能否抱動小孩,能否抬起提起重物或者挑水等。值得注意的是肌病造成的無力很少局限于一側,且真正的感覺障礙不應發(fā)生于任何局限于肌肉的疾病。體格檢查中應可發(fā)現(xiàn)肢體近中央的無力,無感覺喪失,肌肉形態(tài)一般正常,沒有萎縮和肌束震顫,肌張力通常正;蜉p度降低,發(fā)射也正;蜉p度降低。醫(yī).學.全在線f1411.cn
二、神經肌肉接頭疾病 易疲勞是神經肌肉接頭疾病的臨床特征,肌肉活動時無力加重而休息時恢復。在病史采集中病人也通常會訴及活動后疲勞的休息后緩解的病史。查體時應能顯示易疲勞性肢體近端對稱性無力,沒有感覺喪失,重復性動作試驗肌力下降,短暫休息肌力恢復;持續(xù)向上凝視造成上瞼下垂;無力常呈極端近身體中央性的,肌肉形態(tài)正常,沒有萎縮或肌束顫動,肌張力和反射正常。
三、外周神經病 外周神經病引起的無力通常為末梢性的,常為非對稱性,伴有肌萎縮和肌束顫動,感覺改變幾乎總是伴隨著外周神經病。例如,當病人表現(xiàn)為末梢性下肢無力時,可詢問病人是否有跌倒、走路拖曳或鞋前端磨損;當病人表現(xiàn)為末梢性上肢無力時,可詢問病人是否長常有持物不牢。外周神經病的癥狀通常局限于一個特定區(qū)域,常引起對稱性手套、襪套樣無力、麻木、感覺異常,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中表現(xiàn)更為突出。病人常有去神經的改變如肌肉萎縮,顫動和肌肉闡搐-肌束顫動。查體時應能顯示出末梢的,常是伴有肌萎縮、肌束顫動和感覺喪失的非對稱性無力。肌肉張力可能正常或減低。反射常減弱。因常有自主神經纖維受累,可發(fā)生皮膚營養(yǎng)改變,如皮膚平滑光亮,血管舒縮性改變(腫脹或溫度調節(jié)失常),毛發(fā)或指、趾甲脫落。
四、神經根 疼痛是神經根疾病的標志。疼痛常被描述為尖銳的,燒灼的和電擊樣感覺,典型地向尖端或末梢傳導或輻射。神經根疾病常因其不對稱性無力伴有去神經的證據(jù)和感覺喪失而類似于外周神經病。髓外腫瘤早期即可壓迫神經根產生疼痛,而髓內腫瘤通常晚期才會產生壓迫癥狀。神經根通常有其特定的支配部位,例如腿部疼痛通常提示L5和S1神經根受累,上肢疼痛往往提示C5和C6受累。神經根疾病體格檢查中顯示對稱性無力伴肌萎縮和肌束顫動,肌張力正;蚪档,受累肌肉的反射減弱或消失。無力限于一個肌群,感覺喪失發(fā)生于相似的皮節(jié)分布區(qū),手法牽張(如直腿抬高或頸部旋轉)常使神經根疼痛加劇。醫(yī) 學 全在線f1411.cn
五、脊髓疾病 脊髓疾病的特點是感覺平面、病理征陽性、直腸膀胱機能障礙。詢問病史時應注意:末梢性下肢無力(病人拖腳尖走路或跌倒嗎)、末梢性上肢無力(病人有持物不穩(wěn)嗎)、對稱性癥狀(病人上肢或下肢受累大致相同嗎)、感覺平面(病人常訴及軀干或腹部的束帶感或扎緊感)、括約肌機能障礙(有大小便潴留或失禁嗎)。體檢通常顯示:1、感覺平面以下所有感覺減退(注意臨床查出的感覺平面不一定與解剖平面一致)。2、末梢性無力重于近端性無力。3、伸肌和抗重力肌無力比屈肌無力更明顯。4、肌張力增高(強直)。5、反射亢進。6、陣攣。7、Babinski征陽性。8、淺表反射消失。9、無顯著的肌萎縮或肌束顫動。
六、腦干 顱神經癥狀+長束征=腦干疾病。那么哪些設問可以引導出聯(lián)合出現(xiàn)顱神經和長束機能障礙的癥狀呢?詢問病人有無輕偏癱和偏身感覺喪失可發(fā)現(xiàn)長束征。長束是交叉的,顱神經不交叉,腦干損傷常產生一側面部和對側肢體的癥狀。例如:腦橋損害累及錐體束和面神經,引起該側面部和對側軀體的交叉性無力。體格檢查中,顱神經檢查可見上瞼下垂,瞳孔異常,眼外肌癱,復視,眼球枕顫,角膜和眨眼反射下降,面部無力或麻木,耳聾,眩暈,構音障礙,咽下困難,腭部無力,懸雍垂偏斜,張口反射減退等;長束征異?捎休p偏癱,表現(xiàn)上運動神經元性伸肌無力。醫(yī).學.全在線f1411.cn
[1] [2]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