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經(jīng)補瀉法: 手足十二經(jīng)由于左右側經(jīng)絡循行的方向不同,所以補瀉的方法也不相同。例如:低血壓的病人,應當補手陽明經(jīng)的曲池,對于左側曲池穴,醫(yī)生的大指應向后捻針,其針體向右旋轉(逆時針);若針刺右側曲池穴,醫(yī)生的大指應向前捻針,其針體向左旋轉(順時針)。如果病人是
高血壓,則患者之曲池應取瀉法。其左、右兩曲池穴之捻轉方向完全相反。所以對于上下肢、左右側以及用補、用瀉的手法皆不相同。為了便于記憶,韓福如主任曾設表格,茲錄于后說明之。
2、督任二脈補瀉法:
督脈、任脈皆起于會陰部,均是由下向上循行,所以督任二脈之補瀉捻轉方向是相同的,都以醫(yī)生的大指向前捻針為補;大指向后捻針為瀉。
3、十二經(jīng)、任督脈與五輸穴的關系:
綜合諸所述,手足十二經(jīng)之中,手三陽與足三陰的補瀉手法是一致的;手三陰與足三陽的補瀉手法是一致的。任脈、督脈的補瀉手法是相同的?傊樈(jīng)捻轉、旋針為補;逆經(jīng)捻轉、旋針為瀉。先師嚴格按照十四經(jīng)的起止和循行方向進行補瀉,再配合輕、中、重度之刺激量的補充,形成一整套簡單易行,而且是卓有成效的虛實補瀉手法。
4、留針時間:經(jīng)氣循行一周需28分鐘48秒,故需留針30分鐘為宜。
手足十二經(jīng)補寫手法分析表
經(jīng)絡 | 手陽明大腸 | 手少陽三焦 | 手太陽小腸 | 足太陰脾 | 足厥陰肝 | 足少陰腎 | 手太陰肺 | 手少陰心 | 手厥陰心包 | 足陽明胃 | 足太陽膀胱 | 足少陽膽 | 任督脈 |
經(jīng)絡循行方向 | 由手走頭自下而上 | 由足走腹自下而上 | 由胸走手自上而下 | 由頭走足自上而下 | 環(huán) 行 |
補 法
| 左側 | 術者大指向后,食指向前捻轉,針體向右轉動(逆時針 | 術者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捻轉,針體向左轉動(順時針) | 術者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捻轉,針體向左轉動(順時針) |
右側 | 術者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捻轉,針體向左轉動(順時針 | 術者大指向后,食指向前捻轉,針體向右轉動(逆時針) |
瀉 法
| 左側 | 術者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捻轉,針體向左轉動(順時針 | 術者大指向后,食指向前捻轉,針體向右轉動(逆時針) | 術者大指向后,食指向前捻轉,針體向右轉動(逆時針) |
右側 | 術者大指向后,食指向前捻轉,針體向右轉動(逆時針 | 術者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捻轉,針體向左轉動(順時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