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云: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又云:回腸當(dāng)臍左回十六曲,大四寸,徑一寸,寸之少半,長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半。
又云:廣腸附脊以受回腸,乃出滓穢之路,大八寸,徑二寸,寸之大半,長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是經(jīng)多氣少血。
『難經(jīng)』曰:大腸重二斤十二兩,肛門重十二兩。
張介賓曰:按回腸者,以其回疊也;廣腸者,即回腸之更大者;直腸者,又廣腸之末節(jié)下連肛門也(圖四十一)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上會,下入缺盆,絡(luò)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見圖四十二)。
陽明之脈手大腸,次指內(nèi)側(cè)起商陽,循指上廉出合谷,岐骨兩筋循臂肪,入肘外廉循臑外,肩端前廉拄骨旁,從肩下入缺盆內(nèi),絡(luò)肺下膈屬大腸;支從缺盆直上頸,斜貫頰前下齒當(dāng),環(huán)出人中交左右,上俠鼻孔注迎香。
注:●手陽明大腸經(jīng)之脈,起于大指次指內(nèi)廉之端。
●出于大指者,謂出于大指少商穴也,本經(jīng)之絡(luò)。
●其支者,直出于次指之端,以交于手陽明大腸經(jīng)之商陽穴,故曰: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也。
●從商陽穴循食指上廉,二間、三間穴也。
●從三間穴循出兩骨之間,合谷穴也。
●從合穴上兩筋之間,陽溪穴也。
●從陽溪穴循臂上廉至偏歷、溫溜、下廉、上廉、三里穴也。
●從三里穴入肘外廉,曲池穴也。
●從曲池上臑外前廉,肘□、五里、臂臑穴也。
[10]從臂臑穴上肩,肩□穴也。
[11]從肩□穴出□骨之前廉,巨骨穴也。
[12]從巨骨穴上出于柱骨之會上,言會于督脈之大椎穴也;自督脈大椎穴入交足陽明胃經(jīng)之缺盆穴。
[13]絡(luò)肺下膈屬大腸者,謂其支從缺盆上頸,復(fù)循本經(jīng)之天鼎穴,貫頰至扶突穴也。
[14]從扶突穴入下齒中禾□穴,從禾□穴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
右之左-上挾鼻孔迎香穴而終,以交于手足陽明胃經(jīng)也。
手陽明穴起商陽,二間三間合谷臟,陽溪偏歷歷溫溜,下廉上廉三里長,曲池肘□迎五里,臂臑肩□巨骨起,天鼎扶突接禾□,終以迎香二十止。
商陽食指內(nèi)側(cè)邊,二間來尋本節(jié)前,三間節(jié)f1411.cn/yaoshi/后陷中取,合谷處口岐骨間,陽溪上側(cè)腕中是,偏歷腕后三寸安,溫溜腕后去五寸,池前五寸下廉看,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曲池曲肘紋頭盡,肘□上臑外廉近,大筋中央尋五里,肘上三寸行向里,臂臑肘上七寸量,肩□肩端舉臂;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喉旁四寸真,扶突天突旁三寸,禾□水溝旁五分,迎香禾□上一寸,大腸經(jīng)穴自分明。
注:●商陽穴在手食指內(nèi)側(cè)端后,去爪甲角如韭葉許,是其穴也。
●從商陽穴循食指上廉,本節(jié)前內(nèi)側(cè)陷中,二間穴也。
●從二間穴循食指本節(jié)后,內(nèi)側(cè)陷中,三間穴也。
●從三間穴循行手大指次指岐骨間陷中,合谷穴也。
●從合谷穴循行手腕中上側(cè),兩筋間陷中,張大指次指取之,陽溪穴也。
●從陽溪穴上行手腕后,上側(cè)三寸,偏歷穴也。
●從偏歷穴上行三寸,溫溜穴也。
●從溫溜穴上行二寸五分,輔銳肉分,下廉穴也。
●從下廉穴上行一寸,上廉穴也。
[10]從上廉穴上行一寸,銳肉之端,按之肉起,手三里穴也。
[11]從手三里穴上二寸,以手拱胸屈肘,橫紋頭陷中取之,曲池穴也。
[12]從曲池穴上行大骨外廉陷中,肘□穴也。
[13]從肘□穴循肘上三寸,向里大脈中央,五里穴也。
[14]從五里穴上行四寸,兩筋兩骨罅宛宛陷中,伸臂平手取之,臂臑穴也。
[15]從臂臑穴上行髆骨頭,肩端上兩骨罅陷處宛宛中,舉臂取之有空,肩□穴也。
[16]從肩□穴上行臂端,兩叉骨間陷中,巨骨穴也。
[17]從巨骨穴循頸,缺盆上直行扶突下一寸,天鼎穴也。f1411.cn/shiti/
[18]從天鼎穴上直行曲頰下一寸,人迎后一寸五分,仰而取之扶突穴也。
[19]從扶突穴貫頰直鼻孔下,水溝旁五分,禾□穴也。
[20]從禾□穴上一寸,鼻孔旁五分,迎香穴也(見圖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