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曰∶呃逆一也,中下判焉。中焦呃逆其聲短,水谷之病也。下焦呃逆其聲長,虛邪相搏也。今考古方三首,辨其上下,察其虛實,則十全之工矣。若呃逆日久而且吞酸,則翻胃之前驅(qū)也,從火治之。
橘皮 竹茹(各一升) 人參 生姜(各半兩) 甘草(炙,二兩) 大棗(三十枚)
大病后,呃逆不已,脈來虛大者,此方主之。
呃逆者,由下達(dá)上,氣逆作聲之名也。大病后,則中氣皆虛,余邪乘虛入里,邪正相搏,氣必上騰,故令呃逆。脈來虛大,虛者正氣弱,大者邪熱在也。是方也,橘皮平其氣,竹茹清其熱,甘草和其逆,人參補(bǔ)其虛,生姜正其胃,大棗益其脾。
丁香(三粒) 柿蒂 竹茹(各三錢) 陳皮(一錢)
大病后,中焦氣塞,下焦呃逆,此方主之。
大病后,五臟皆傷,升降失常,故令中焦痞塞,五臟之陰既傷,則少陽之火奮于下,故令下焦呃逆,直沖清道而上也。是方也,丁香、陳皮,辛溫者也,理中氣之痞塞。竹茹、柿蒂,苦寒者也,療下焦之呃逆;騿枴媒的婧我圆挥脳d、柏?余曰∶此少陽虛邪,f1411.cn/zhicheng/非實邪也,故用竹茹、柿蒂之味薄者以主之。若梔、柏味濃,則益戕其中氣,痞塞不益盛乎?古人蓋亦深權(quán)之矣。
木香 檀香 白蔻仁 丁香(各三兩) 砂仁(四兩) 甘草(炙) 藿香(各半兩)
共為末,每服二錢,鹽湯下。
中焦呃逆者,此方主之。
中焦者,水谷之海,倉廩之區(qū)也。其呃逆責(zé)之谷氣,故用砂仁、蔻仁以化食,木香、丁香、檀香、藿香以調(diào)氣,甘草以和中,鹽湯以潤下;騿枴弥薪惯滥,與下焦呃逆何以辨?余曰∶彼則由于大病后,此則得之飲食后也。又中焦之呃逆輕而短,下焦之呃逆惡而長,其辨判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