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重實者,言大熱病氣實脈滿,是謂重實。
尺膚候周身之寒熱。今云大熱病,則尺實可知,故下文重虛一段,以尺虛對說。
經絡皆實者,是脈急而尺緩也。
今本“脈急”作“寸脈急”。案注脈急,謂脈口急也,是王本原無“寸”字。脈謂脈口,統(tǒng)三部言。尺謂尺膚。候經在脈口,候絡在尺膚。后人誤以尺緩為切法,因別脈急為寸脈急,而衍“寸”字f1411.cn/shouyi/。若經本有之,注不得截去之。
絡氣不足,經氣有余者,脈熱而尺寒也,秋冬為逆,春夏為從;經虛絡滿者,尺熱滿脈寒澀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
今本脈熱、脈寒澀“脈”下皆有“口”字。蓋涉注中脈口熱、脈口寒而誤衍,今從《脈經》削正。上文脈急而尺緩也,亦無“口”字。
何謂重虛?脈虛、氣虛、尺虛,是謂重虛。
今本脈虛、氣虛作“脈氣上虛”。今從林校正。案重虛即重實之反,則當脈癥亦反。脈虛反上脈滿;氣虛反上氣實;尺虛反上大熱病,以尺虛則身無大熱可知也。王注言尺寸俱虛,詳其詞旨,正釋脈虛、尺虛,則王本原不誤。
所謂氣虛者,言無常也。
注∶寸虛則脈動無常!按纭弊帜恕皻狻敝`。氣為脈氣。明經文脈虛之“脈”,專謂寸口,尺虛之“尺”,專謂尺膚,而氣虛之“氣”,則統(tǒng)謂尺寸營運之氣,義深且當。楊上善以膻中不足釋氣虛,終不若王氏之精也。此注與上注尺寸俱虛相印,欲人互推以見義。寫者誤“氣”作“寸”,則難通矣。易一字義了。
尺虛者,行步 然。
行步 然者,寒懔不能自持之狀。蓋尺膚本候周身,尺虛則必身寒,與上文重實之大熱反對。緣經不質言而形容之,故淺人不得耳!今因注略,故補明之。
脈虛者,不象陰也。
注∶不象太陰之候也。何以言之?氣口者脈之要會,手太陰之動也。詳王意,讀象為像。《易》云∶象也者,像此者也。
寒氣暴上,脈滿而實。實而滑則生,實而逆則死。
實謂氣實也。寒氣暴上,則尺虛可知。上文重實、重虛二端,謂尺、氣、脈三者之各極一偏者,此節(jié)謂氣、脈二者,如上重實而尺獨異者。
脈實滿,手足寒,頭熱,春秋則生,冬夏則死。
此節(jié)承上脈滿實,而言其有寒有熱者。
其形盡滿者,脈急大堅,尺澀而不應也。如是者,從則生,逆則死。所謂從者,手足溫也。所謂逆者,手足寒也。
此氣實而脈虛、尺虛者。此經明言尺澀,而以從、逆并言,見尺澀亦有手足溫者?勺C上文手足寒為氣虛,非尺虛,而脈實滿、頭熱,為脈實、尺實也。
消癉,脈實大,病久不可治;脈懸小堅,病久不可治。
今本脈實大病久下無“不”字。詳注云∶久病氣血衰,脈不當實大,www.med126.com故不可治。是王本原有“不”字。巢氏《病源》云∶消癉之脈,實牢大者死,細小浮者死。巢說正據此經。而云實牢大,云細小浮,則經“堅”字當在“大”字上無疑。且經文是帝問消癉虛實,則岐伯當明實脈、虛脈以對之。實堅大是實,懸小正是虛,問答相符。不當反列“堅”字于懸小,致令虛實相亂。浮即懸,牢即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