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試論“生病起于過用”的臨床意義
    

黃帝內經(jīng):試論“生病起于過用”的臨床意義

作者:周永明


“生病起于過用” 的理論源于《內經(jīng)》!端貑•經(jīng)脈別論》指出:“故飲食飽甚,汗出于胃;驚而奪精,汗出于心;持重遠行,汗出于腎;疾走恐懼,汗出于肝;搖體勞苦,汗出于脾。故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于過用,此為常也。”認為人體疾病的產(chǎn)生,與外感六yin,內傷七情,飲食失節(jié),起居失常,勞倦過度因素等密切相關,而產(chǎn)生疾病的關鍵在于“過用”,此乃以整體觀念為基礎,以辯證法為指導思想的疾病觀,對于中醫(yī)病因分析、病機闡釋、養(yǎng)生防病,以及疾病論治各環(huán)節(jié)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過度因素的致病特點

《靈樞•歲露》曰:“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比伺c自然界關系密切,自然界的變化對人體健康及疾病產(chǎn)生有重要影響!端貑•寶命全形論》提出人體順應天地陰陽變化的原理在于“不失四時”!端貑•生氣通天論》認為人順應自然界清凈之氣則陽氣固密,雖有邪氣外襲,也不能損害人體,其關鍵在于注重“因時之序”!端貑•脈要精微論》認為“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因而有“春應中規(guī),夏應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權”等變化規(guī)律!端貑•玉機真臟論》云:“四時之序,逆從之變異也!标U述脈從四時之變,則謂之可治!端貑•至真要大論》指出:“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認為風寒暑濕燥火是自然界的六氣,因其正常變化,萬物得以化生不息,但其異常變化則成為致病之因,后世稱之為“六yin”,“yin”就包含“過多”、“過甚”之意。《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直言:“喜怒不節(jié),寒暑過度,生乃不固”!端貑•氣交變大論》記載,五運太過與不及皆可成為致病因素,強調“善言應者,同天地之化”。從上述正常條件的“不失四時”、“因時之序”,生理狀態(tài)的“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到病理變化的“四時之序,逆從之變”,乃至病機闡釋的五運太過、不及,氣候“寒溫不和”等,強調了人體必須順應四時陰陽變化,六yin致病就在于“過用”,從而揭示了人體“過用”致病的發(fā)病特點。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逼咔槭侨梭w對客觀外界的反應,若七情太過,則易成為內傷致病因素!鹅`樞•百病始生》告誡人們,憂思傷心,憤怒傷肝,“喜怒不節(jié)則傷臟”,導致病從內生!端貑•陰陽應象大論》云:“暴怒傷陰,暴喜傷陽!薄端貑•生氣通天論》說:“大怒則形氣竭”,造成血郁于上,使人發(fā)生薄厥!端貑•舉通論》將七情致病影響臟腑氣機的規(guī)律歸納為,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感嘆“百病生于氣也”。不言而喻,從生理之“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到病理之“喜怒不節(jié)”,愁憂不解,喜樂無極,盛怒不止,揭示了“過用”乃情志致病與演變?yōu)橹虏∫蛩氐那疤釛l件。

“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素問•六節(jié)臟象論》),水谷飲食乃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但《靈樞•五味》說:“五味各走其所喜”,即五味各與五臟有一定的親和性!鹅`樞•五味》也指出,五味入于口,“各有所走,各有所病”!端貑•生氣通天論》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闭f明五味偏嗜,不僅可影響本臟,造成五臟之氣偏盛偏衰,而且可涉及其他臟腑變生多病。文中還指出“高梁之變,足生大丁”,認為食物過分精細油膩不利于健康,且易于滋生濕熱,促成疔瘡等病變!端貑•痹論》明言:“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薄端貑•熱論》則進一步指出:“熱病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闭J為熱病患者飲食不當,可使疾病遷延不愈,示人注意疾病康復過程中的飲食宜忌?梢,“本在五味”說明人體依賴五味之滋養(yǎng)而生存,而“傷在五味”、“高梁之變”、“飲食自倍”、“飲食不節(jié)”等則表達了五味過用,又反過來對人體造成傷害,闡發(fā)了飲食五味過用的發(fā)病特點。

“形勞而不倦”,即人體適當?shù)幕顒邮蔷S持健康的必要保證。勞倦過度,則又是產(chǎn)生疾病的因素之一。如《靈樞•九針論》提出,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素問•舉痛論》則解釋了勞倦致病的機理,勞則使人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勞則氣耗”。《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氣者,煩勞則張!币蚨鴷斐删^,反復積累到夏天可滋生煎厥!端貑•腹中論》曰:“若醉入房中,氣竭傷肝”,易導致婦女月事衰少不行!鹅`樞•邪氣臟腑病形》云:“若入房過度,汗出浴則傷腎”?梢妱诰脒^度致病,涉及形勞、神勞、房勞等方面。

現(xiàn)代實驗研究復制中醫(yī)脾虛模型的諸多方法,如苦寒瀉下、耗氣破氣、飲食失節(jié)、飲食偏嗜、瀉下加勞倦、過勞加飲食失節(jié)、勞倦加饑飽失節(jié)等,其著眼點在于,根據(jù)中醫(yī)脾虛形成的有關發(fā)病機理,巧妙地采用相關中藥、飲食、勞倦等“過用”之因素,復制了比較成功的模型。這既是“生病起于過用”的特殊應用實例,亦從另一角度說明了《內經(jīng)》“生病起于過用”理論所蘊涵的睿智與深遠影響。

攝生防病的合理法則

《內經(jīng)》攝生防病理論是建立在天人相應思想基礎之上的,因此,在攝生防病時必須順應自然界的陰陽變化,遵循客觀規(guī)律,采取相應措施維護健康,積極主動地預防疾病發(fā)生,即要處處注意勿使“過用”。《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強調,“陰陽四時者,乃萬物之終始,死生之本”,故“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倡導“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闡釋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理論與方法,體現(xiàn)了順應四時陰陽變化的養(yǎng)生特色!端貑•八正神明論》認為,四時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氣所在,“以時調之,候八正之虛邪,而避之勿犯也”。既強調順應四時以調養(yǎng)身體,又主張對外邪要及時避之!端貑•上古天真論》倡導“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之養(yǎng)生法則,并抨擊了諸如起居無節(jié),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放縱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等錯誤生活方式。告誡人們在外“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在內宜保持“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強調“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要求養(yǎng)生做到“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崇尚內外結合的全面養(yǎng)生之道。

《靈樞•師傳》提出“食飲衣服,亦適寒溫”,力求寒無凄滄,暑無出汗,食飲熱無灼灼,寒無滄滄,認為“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使邪氣不易侵襲!端貑•宣明五氣》還指出“五味所禁”,如辛走氣,氣病勿多食辛;咸走血,血病勿多食咸;苦走骨,骨病勿多食苦;甘走肉,肉病勿多食甘;酸走筋,筋病勿多食酸,強調“是謂五禁,無令多食”。《素問•生氣通天論》倡導 “謹和五味”,可使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謹?shù)廊绶,則有利于健康長壽!鹅`樞•九針論》諄諄告誡,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裁也”,說明生活保健要注重適寒溫,調五味,合理適度,切勿“過用”。

遣方用藥的適度施用

臨床治療中,“過用”也可導致臟腑氣血陰陽偏盛偏衰、機體功能失其常度而造成疾病。因而,醫(yī)者診治的重要內容之一,在于針對“過用”之原因、部位、性質,有的放矢,適時糾正相關偏差,使之恢復正常!端貑•徵四失論》提出,診病時如果不問其始,憂患飲食之失節(jié),起居之過度,或傷于毒,“不先言此,卒取寸口,何病能中?”《素問•至真要大論》云:“審察病機,無失氣宜!闭f明臨床診治須密切關注氣候與人體疾病變化的內在聯(lián)系!端貑•八正神明論》又指出,使用針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睹}要精微論》則闡釋“生之有度,四時為宜,補瀉勿失,與天地如一”之道理!鹅`樞•百病始生》推崇醫(yī)者宜詳察其所病,以知其應,得知其有余不足,當補則補,當瀉則瀉,“毋逆天時,是謂至治”等,強調治療合于四時陰陽的重要意義。

臨證遣方用藥、針刺等治療的施用,亦應當適度,勿使之“過用”傷正,補偏救弊,更宜刻刻不忘顧護臟腑陰陽氣血的平衡!端貑•至真要大論》明確表述:“無問其數(shù),以平為期”。蓋五味各有所入,各走其所喜,故藥食五味不可過之,治療中補勿宜太偏,攻勿宜太過,否則災禍接踵而至!端貑•臟氣法時論》也認為,用毒藥攻邪,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究其原因在于“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故“四時五臟,并隨五味所宜也”!端貑•至真要大論》則進一步將藥食對人體的作用綜合分析,概括言之,五味入胃,各歸所喜,因此“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而增久,夭之由也”,將五味之有益功效,與過用之弊端作了深刻揭示,為臨床藥食遣用的重要格言而廣為流傳!端貑•六元正紀大論》倡導 “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亦同法!睂⑺幨车氖褂门c天時結合,告誡“反是者病”。文中還強調在治療中,即使是“大積大聚”可攻之邪,也宜“衰其大半而止”,勿使過之而遺后患!端貑•五常政大論》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骨肉果菜,食養(yǎng)盡之,其原則在于“無使過之,傷其正也”。

綜上所述,過度因素的致病特點、攝生防病的合理法則、遣方用藥的適度施用,其理論淵源于《內經(jīng)》的“生病起于過用”。臨證中要注意各種因素“過用”的致病特點,把握攝生防病的合理法則,治療中強調“以平為期”,不可“過用”,倡導“無使過之,傷其正”的指導思想,對于正確遣方用藥,提高療效,防止藥物不良影響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來源: 中醫(yī)文獻雜志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