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古松
--------------------------------------------------------------------------------
關鍵詞:《金匱要略》
黃芪七方 仲景方
《金匱要略》共有七方運用黃芪,即
黃芪建中湯、黃芪
桂枝五物湯、
烏頭湯、
防己黃芪湯、防己
茯苓湯、芪芍桂酒湯、桂枝加黃芪湯,F(xiàn)就上述七方之運用淺析如下。
黃芪建中湯治中氣不足證
原文:“
虛勞里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
“虛勞里急”,仲景已有“小建中湯主之”之文。黃芪建中湯即小建中湯加黃芪,主治“諸不足”,即陰陽氣血皆不足,而以中氣不足為主。因氣血生化乏源,陰陽兩虛,故用黃芪甘溫益氣;
甘草、
大棗、
飴糖建立中氣以緩急,俾納食增而氣血充盈;生
姜、桂枝辛甘化陽;
芍藥、甘草酸甘化陰,共奏溫中補氣,和里緩急之效。
現(xiàn)代多用本方治療虛寒型慢性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結腸炎,以及外科慢性膿瘍、淋巴腺結核、
骨結核、下肢潰瘍等病證,而以氣虛陽微為投藥指征。
黃芪桂枝五物湯治血痹病
原文:“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血痹”以肌膚麻痹(即“外證身體不仁”)為主證。此由衛(wèi)陽不足,屬虛候;亦可如“風痹”狀,伴有疼痛感。然而,風痹脈象浮緩,風善行數變,痛無定處;血痹脈示小緊,局部肌肉麻木,或兼有疼痛,痛處固定,二者相似又各異?梢,血痹是因陽氣不充,風邪乘襲,致血凝痹阻。所以,仲景用黃芪桂枝五物湯溫陽行痹。
本方乃
桂枝湯去甘草倍
生姜加入黃芪,方中黃芪扶助陽氣,桂枝通陽溫經,陽氣溫通則血行;芍藥養(yǎng)營除痹;生姜、大棗調和營衛(wèi),共成治血痹之專方。
烏頭湯治歷節(jié)病
原文:“病歷節(jié)不可屈神疼痛,烏頭湯主之。”又云:“烏頭湯方,治
腳氣疼痛,不可屈伸!
歷節(jié)病,證見關節(jié)劇痛(冷痛),不可屈伸,用烏頭湯主治之。方中取黃芪益氣固衛(wèi),與烏頭、
麻黃、芍藥、甘草同用,以增強溫經散寒、除濕、宣痹解痛之功!按酥魏疂駳v節(jié)之正法也”(尤在涇《金匱要略心典》),可見本條歷節(jié)病,是指寒濕歷節(jié)而言。此不同于關節(jié)腫大、熱、痛,頭眩短氣,溫溫欲吐的風濕歷節(jié)而有化熱傷陰之象者,風濕歷節(jié),治當祛風除濕,滋陰清熱,用桂枝芍藥
知母湯主之。二種歷節(jié)均以“宣痹通陽”為治則,然同中又各異。
清代鮑相王敖《驗方新篇》治
鶴膝風方,重用黃芪為主藥,藥味少而力專,實乃師法仲景也。
防己黃芪湯治風水(濕)病
原文:“風水(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
“風水”與“風濕”,分別見于“水氣病”篇和“濕病”篇,二者病名異而病機、癥狀同,可“異病同治”,以防己黃芪湯主之。外風內水,表虛不固,汗出少尿,肢體浮腫,為用本方指征。方中重用黃芪益氣固表,合
白術、甘草、防己扶正以利水(濕),生姜、大棗調和營衛(wèi)。現(xiàn)代臨床常以本方作為慢性腎炎的調理,療效確切。
防己茯苓湯治皮水病
原文:“皮水為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動者,防己茯苓湯主之!
皮水病,主證為“四肢腫”與“聶聶動”。脾主四肢,脾病水潴,故四肢浮腫;水氣在皮中,陽氣被郁而不達,故肌肉輕微跳動。治宜表里分消,用防己茯苓湯。方中黃芪益氣走表,防己祛濕,使皮水從表而解;桂枝、茯苓通陽化水,使水氣從小便而去;甘草調和諸藥。
芪芍桂酒湯、桂枝加黃芪湯治黃汗
原文:“黃汗之為病,身體腫(一作重),
發(fā)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柏汁,脈自沉,何從得之?師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從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湯主之!
黃汗以身體腫(重),發(fā)熱,汗出色黃如柏汁,口渴,脈沉為特征。與風水相似,但風水惡風,汗出色不黃,脈浮。其病機:是欲出之汗,為水濕所郁遏,衛(wèi)陽不得宣達,內則濕熱交蒸,化為“黃汗”。
黃汗治則:調和營衛(wèi),固表祛濕?捎密紊止鹁茰⒐鹬狱S芪湯治療,兩者皆為“黃汗”而設。病名雖同,證候有異,桂枝加黃芪湯證為腰以下無汗,汗出不透,故主以桂枝湯加黃芪。芪芍桂酒湯證為表虛,周身汗出,故重用黃芪為君。方中黃芪實衛(wèi)走表,以祛水濕,桂枝、芍藥調和營衛(wèi),配
苦酒以增強泄郁熱之效。
-----------謝謝分享!!!
-----------謝謝樓主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