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吳清忠先生的不解之緣 [原創(chuàng) 2006-10-30 01:15:17 ] 發(fā)表者: 中里巴人
《人體使用手冊》的作者吳清忠先生以其對中醫(yī)理論的深入理解和雅俗共賞的寫作手法在華人讀者中享有盛譽,40萬冊的發(fā)行量創(chuàng)造了大眾健康類圖書的發(fā)行記錄,可以說對中醫(yī)的普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就是這樣一個老吳,在他的博客上說我是他的啟蒙老師,引得許多朋友不解:老吳在年齡上比我大近二十歲,那我怎么成為他的啟蒙老師了呢?其實老吳就是這樣的人,老頑童,就象金庸筆下的周伯通,從來沒有名份尊卑的概念;叵肫饋砦液屠蠀钦J識也已經(jīng)有十多年了,許多趣事往事仍然歷歷在目。
記得那是1993年,我隨一個企業(yè)家朋友,到上海逗留,住在老
吳公司的別墅里。老吳當時也是個商場中人,或者用金融家/投資家來形容他更合適些,據(jù)說他掌管著幾億美元的項目基金。聽說我對中醫(yī)頗有研究,老吳便每日下班驅(qū)
車前來接我去他家共進晚餐。老吳是個很注重生活品質(zhì)的人,對時間的運用也是“公私分明”。比如他在家里從來不談公司的事兒,飯桌上總能談些趣聞逸事,且胃口極好。飯后,我和老吳經(jīng)常在書房邊品茶聞香,邊談醫(yī)論道,甚是投緣。老吳極為聰明,有過目不忘之能。記得我曾與他談?wù)撝嗅t(yī)的五運六氣之法,結(jié)果不到一個時辰,他已熟記于心了。老吳當時就已對中醫(yī)養(yǎng)生有著很獨特的見解,結(jié)合了現(xiàn)代生物學、心理學等許多領(lǐng)域的學識。我們時常發(fā)生爭論,我較強調(diào)醫(yī)者的神能,他更重視患者的自愈。爭到最后,往往不了了之。我雖是執(zhí)拗之人,他卻能寬容忍讓,所以從來沒有不歡而散的情況,F(xiàn)在想來,老吳真是難得的良師益友,他的博古通今和中西合璧對我的中醫(yī)理論體系也有很好的啟迪;而他的包容精神,至今讓我由衷的感佩。每到子時,我們便開始打坐誦經(jīng)。老吳最喜心經(jīng),唱誦得動人心魄。我們一唱一合,甚有意趣。真是“頭上但有星照月,心下唯余一點空”,雖難超凡入圣,卻也樂在其中。這樣閑逸的日子真讓人懷念。我的朋友送了老吳一套破損不堪的乾隆年間的《醫(yī)中金鑒》,(這書現(xiàn)在已經(jīng)失傳了),老吳如獲至寶,時常拿出來研讀,我每每都會笑他不務(wù)正業(yè),他總是神秘地說,這里面到處都是經(jīng)商的高招?磥砝蠀且呀(jīng)得道,一通百通了。
后來我的那位企業(yè)家朋友出國發(fā)展了,老吳的投資生意也越做越大,我也忙于自己的事業(yè),大家便無暇相聚,平日也甚少往來。只是有時老吳的朋友從上海來北京,相約喝茶或者打球,轉(zhuǎn)答一下彼此的問候,一晃很多年未曾謀面了。直到去年八月份,老吳的一位朋友專程給我送來老吳的《人體使用手冊》。看過書后,真令我拍案叫絕,激動不已,連忙找出老吳的通訊地址,用剛學會的五筆輸入法打了一封簡短的信:
清忠兄:
你好,好久不見,甚為想念。拜讀大作《人體使用手冊》,令我瞠目結(jié)舌,拍案稱奇。
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世人多有擅長,但能把紛繁玄奧的中醫(yī)理論說解得如此平易近人,兄真乃當世第一人也。
解讀古人亦不為難,兄多有石破天驚的高論奇想,獨出心裁!叭梭w電壓”、“功能系統(tǒng)”、“氣血水平”、……真是妙語連珠,口吐
蓮花,讓我讀罷,酣暢淋漓,獲益匪淺。
兄之高論,效法自然,中西合璧,若充之以更多簡易有效之方以養(yǎng)生療疾,防患未然,讓世人從此擺脫茫然無措,任人擺布的求醫(yī)之路。真是功德無量!
好友: 鄭幅中
零五年八月二十八日于北京
第二天一早,我便收到了老吳的回復:
幅中老弟:
很高興也很意外收到您的信,本應(yīng)以兄互稱,但我倆年紀差了一大把,稱您為『兄』顯得有點假,直接稱您『老弟』反而自然些。
我們真的好久不見,我的老朋友阿棟蒙您照顧,身體確實進展不少,說真的如果不是您的醫(yī)術(shù),他可能早掛了,我們經(jīng)常提起您。在中國讓我最佩服的醫(yī)家一共只有三個人,您是第一個;另外一個是廣州的特異功能者,他行事比較低調(diào),名字就暫時不說;還有一個是我書中所說的陳玉琴。你們?nèi)齻的長處各有不同,您是養(yǎng)生治病和急救的高人;廣州的友人則能透視人體,也能看到人身上的經(jīng)絡(luò),直接處理阻塞之處;陳玉琴則對慢性病有許多獨到的見解,我書中大部份的概念來自于她。
您的提議非常好,我知道您有許多簡易有效之方法,可以養(yǎng)生療疾,我們可以合作將之出版問世,一方面讓世人真正了解中醫(yī)的神妙,并且使許多罹患絕癥的人有一線生機,挽救許多家庭的悲。涣硪环矫嬉部梢詾槲覀冏约捍虺鲆粭l寬闊的人生道路。我相信我們倆人合作的作品,必定會比我的第一本書更實用而且精彩,而這些書都不單適用中國人,也適合外國人,有機會在全世界發(fā)行。
吳清忠
2005/8/29
老吳的回信讓我很振奮,但我自感缺乏寫作的意識和感覺,恐寫出的東西枯燥刻板,或因為我反而壞了老吳的英名,因此猶豫著遲遲沒有動筆。老吳來信詢問,我便說,干脆我先辦個博客吧,看看人氣和讀者的反應(yīng)情況如何。有了讀者的鼓勵,再言寫書也不遲。老吳對任何事情總是遵循順其自然的原則。他不僅贊成我的提議,還在我的博客推出之后在他自己的博客上進行了大力推舉。這樣的朋友讓你覺得沒有絲毫的壓力,因為他總會包容你的一切,然后全力支持你!老吳雖是臺灣人,但他的口頭禪,倒是一句地道的北京話:哥們之間,何必客氣呢?
認識老吳,真是我人生中的一大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