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處地球,同沐陽光,為什么會有如此差別大的兩大醫(yī)學理論與治療體系呢?根本原因是兩種不同的文化體系,而作為文化基礎的文字就是其分水嶺。語言學的研究有據(jù)證明,上古人類在最初創(chuàng)造文字時,均一致采用了象形方法,因為人最初感知到的外界就是形態(tài)萬千的自然界。西方現(xiàn)代語言里,還找得出許多象形的痕跡。但是,把象形進行到底是很麻煩的,需要海量不同的符號,來表示自然界與人類活動中千差萬別的事物。不知何故,也許是惰性,讓西方人放棄了表形(象形文字),而轉為采取表音:26個字母,經(jīng)過不同的組合產(chǎn)生不同的音,用以代表不同的事物。再通過約定的詞序和語法規(guī)則,來思維和交流。從此,他們的思維與自然現(xiàn)象漸行漸遠。
中國人在創(chuàng)造文字之初,即與自然現(xiàn)象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把鰟t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創(chuàng)造出最初常用的日月山水禾草牛馬羊等大量的“文”。符號增多,意義繁雜之后,又聰明地以“形聲相益”之法創(chuàng)造出“字”。從此,漢文字突破了象形符號局限瓶頸,走上了獨特的發(fā)展道路,并為隨后而來的文化獨特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西方的表音文字,阻礙了他們對自然萬物形態(tài)的觀察、琢磨,使他們的思維方式漸趨抽象,對事物的探求力求趨里,即:探求事物內部,進入微觀世界。醫(yī)學亦以解剖為基礎,一直發(fā)展到細胞、微生物、微創(chuàng)。。。。。。西醫(yī)因此非常重視人體的結構,針對結構的生理、病理進行研究,其治療方法也就無可避免地發(fā)展成為一種對抗性的療法。
中國人的表形文字,使我們的思維與自然界萬物的形態(tài)須臾不分:清晨,當?shù)谝荒柟馍淙氪皯,我們的腦海立呈萬物的形象,并以這些形象完成我們一天的思維。所以,我們的先人對事物的探求很自然地趨外,探求事物與事物、事物與外界的聯(lián)系、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等等。中醫(yī)一開始,也有過解剖實踐,這在《黃帝內經(jīng)》、《難經(jīng)》等醫(yī)學典籍中均有記載。否則,我們對五臟六腑的認識就不可能如此真實清楚,更無從談論臟腑辨證了。但是,我們的祖先習慣于探求事物整體,他們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既然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那么,內部臟腑的狀況便一定會在外部(人體表面)被觀察到,無需打開肚腹便可知曉內部的病變,這就是望聞問切產(chǎn)生的原由。由于注意到人體是個整體,其生理、病理的表現(xiàn)具有系統(tǒng)內在的規(guī)律,所以,中醫(yī)觀察臟腑不是孤立地觀察其結構,而是聯(lián)系性地觀察其功能。某人來求醫(yī),西醫(yī)診斷痔瘡便血脫肛,建議手術割去痔瘡。而中醫(yī)辨證為肺氣不宣,中氣下陷,法當補中益氣,適度涼血止血,其效果真實可驗。屁股眼的毛病和上身的肺部有關,這可是風馬牛不相及!中醫(yī)是系統(tǒng)性醫(yī)學,她的“上病下治”、“下病上取”、“里病外治”、“外病內治”,西方人看得是目瞪口呆,不知就里,而中醫(yī)卻信手拈來,揮灑自如。
兩種醫(yī)學的基本差別:
西醫(yī) | 中醫(yī) | |
生理 | 研究人體結構 | 探究臟腑功能 |
病理 | 器質病變 | 系統(tǒng)失調 |
診斷 | 儀器檢查,取樣化驗 | 望聞問切 |
治療 | 針對病灶,對抗施治 | 把握整體,標本兼治 |
藥物 | 化學合成 | 天然為主 |
兩個例子來看看東西方文字及思維的分野:
一、
漢語的偏旁部首,是依事物的類別來創(chuàng)造的,與事物的自然屬性緊密聯(lián)系:
艸, 艾、花、葦、苗。。。
木, 林、森、桿、枝、根。。。
钅, 鐵、銅、鋁、鉛。。。
氵, 江、河、湖、海。。。
火, 燈、炙、煙、滅。。。
不一而足。我們學習這些文字時,只要認識偏旁部首,就不難知道它表示的是哪一類的事物,以形來分辨事物在我們的腦海里很容易建立起大千世界的自然形象,并且很自然地運行形象思維。長期鍛煉這種形象思維,我們自然會系統(tǒng)性地考慮問題,自然界中萬千事物的相互依存關系我們就清楚熟悉起來。
而西方語言的詞綴是依詞的詞法及語法意義來歸類的,與自然事物的形狀毫無關聯(lián):(以英語、法語為例)
-oir, (法,表示容器類事物)arrosoir(噴水壺), baignoire(浴缸), réservoir(水庫),
-ette, (法,表示小化詞) fille (姑娘),fillette(小女孩),
-té (法,陰性名詞), université,
-ty (英,名詞)university
-age, (法,陽性名詞),(英,名詞),courage, voyage
-er, -ir , (法,動詞)étudier, parler, finir, établir,
-ize, -fy, -ish, -ate, (英,動詞)modernize, organize, beuatify, simplify, finish, operate
re- , (法、英,重新,再)renew, remind, revoir, reprendre
a-, (法、英,與原詞義相反)anormal
para- , (法、英,抗,對,反)parasol
詞綴還有很多,僅列些許。相信學習這些語言的人,很難把這些詞的“形”與其所表示的事物的“形”聯(lián)系起來,他們區(qū)別事物是靠耳朵,聽詞的音,與形無關。
二、
中國文化里,陰陽的概念很早就被古人認識到,中國人考慮問題,看待事物都會全面考慮,不僅注意到此,也注意到彼。天地、君臣、父子、夫妻、男女、上下、左右、陰陽、表里、寒熱、虛實、乾坤。。。。。。這些自然現(xiàn)象,中國人總是習慣成對地考慮,在處理它們之間的關系時,總是力求以平和為期待,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陰陽平衡。
對于這些自然現(xiàn)象,西方人卻是這樣思維的:天、地、君、臣、父、子、夫、妻、男、女、上、下、左、右,乾坤的概念他們根本就沒有。事物是這樣孤立隔開的,當然反映到醫(yī)學中就是對抗性質的,甲臟器病了,就針對甲臟器放療、化療、開刀!想都想不到可以對乙臟器辯證施治來調理好甲臟器的病。
中國人善于觀察自然萬物,很早就認識到萬物、自然現(xiàn)象、宇宙都是在陰陽的平衡、互根、消長之間生存發(fā)展的。人體有病,正是由于陰陽失衡造成或陰虛陽亢、或陰盛陽衰;中國人還發(fā)現(xiàn),植物靜止、不能移動地生長在某個固定的風土條件下。沙漠里、山林中、陰濕地、向陽坡等等不同地方的植物,秉受不同的風(氣候)土(地質)而長成,自然地具備明顯的寒熱溫涼各性,辛甘苦酸咸各味。中醫(yī)正是利用植物所具有的這些陰陽偏性,去糾正人體失衡的陰陽偏性,使陰陽平衡,則人體機能正常,轉而健康。中醫(yī)稱健康人為平人,即指體內陰陽處于平衡狀態(tài)。最簡單顯明的例子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天氣熱,或吃太多火鍋、燒烤,上火了,煮綠豆湯喝一杯,兩廣地區(qū)的喝杯涼茶,就會感覺好得多;天氣冷,受了涼,煮碗生姜紅糖水,發(fā)發(fā)汗,好了。
西方人觀察事物眼光趨內,探求人的生理、病理時,運用解剖和顯微技術,發(fā)現(xiàn)了兩個微細物質:一是細菌(包括后來發(fā)現(xiàn)的病毒)、二是維生素。人體得病,或是缺乏維生素,或是感染了病菌。治療方法就簡單啦,或補充維生素,或抗菌消炎。再不行,就“舞刀弄槍”,割去(鋸去)病變部位。由于抗菌素的廣譜性,在對病菌的殺滅過程中,很難避免傷害到其他正常有益的細菌和細胞。就如同為了消滅恐怖分子,空襲城市,傷及無辜群眾,這也是一種恐怖行為。在這個意義上講,西醫(yī)使用的是恐怖療法。
有種反對中醫(yī)的說法,說中醫(yī)的治療方法和中藥都做不到“隨機雙盲”,所以,中醫(yī)是不科學的。
我們看看中西醫(yī)治病方法的不同,便知道哪種更科學:
西醫(yī),感冒發(fā)燒病人10個,醫(yī)生處方1個:退燒藥A、消炎藥B。
中醫(yī),感冒發(fā)燒病人10個,醫(yī)生處方10個:或麻黃湯、或桂枝湯、或桂枝麻黃各半湯、或桂枝二麻黃一湯、或小青龍湯、或大青龍湯、或麻附細辛湯、或麻附炙草湯、或。。。。。。10方均不同。即便是方同,其中各味藥的用量也或有不同。為何?這就是中醫(yī)的辯證施治。病癥雖同,但病人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yè)、生活環(huán)境、患病的季節(jié)、疾病發(fā)展的階段均有不同,中醫(yī)針對這些不同而開出的藥方里,用藥不同、藥量不同、配伍不同,當然藥方就不同。這也叫做“三因治宜”,即因時、因地、因人而施以不同的治療,得到的卻是相同的治愈效果。再者,即便是同一個人,在治病過程中,其病勢的走向發(fā)生了變化,或趨好、或趨壞,中醫(yī)都要相應調整其處方方劑。這叫“動態(tài)辨證”。這樣的辯證法,能夠以 “隨機雙盲”這種孤立而呆板的測試來證明它的科學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