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針灸古義治療實例
針灸古義,出于內經。針灸為繁復的高深的進步醫(yī)術,而非
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之單調的醫(yī)術,凡就五臟相互間互助、互制而施治,就五臟與五色、五味、五液之關連而施治,就五臟所主、所藏、所病而施治,就五臟所開之竅、所秉之氣而施治,就五臟病機而施治,就五勞所傷而施治,就五臟邪氣留處而施治。皆不外調節(jié)各部門間之輕重失常,而使于平衡。茲就古義五臟病機,述其醫(yī)治實驗例證于后。
古義五臟病機『諸瘡痛癢皆屬于心,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諸氣憤郁皆屬于肺,諸寒收引皆屬于腎!话雌渌。萜渌鶎,從而治之,無不奏效。其實例如次:
1.『諸瘡痛癢皆屬于心』瀉心穴,治愈遍體痛癢不堪之實例。
病患:女,年三十六,癥狀:遍體
疥瘡痛癢不堪。
治法:針勞宮(瀉心火之穴)、曲池各瀉三次。效果:次日疥瘡均乾平,全身愈大半。復診全愈。
治理:按古義:『諸瘡痛癢皆屬于心』余姑試之,特瀉
心包絡之滎穴勞宮、復借曲池(大腸經、主皮毛宣導)俾去皮膚之熱毒。不料果熱消癢止,其瘡乾愈。又其子僅七個月,因傳染遍體是瘡,致手心皆爛,亦照此法治愈。按上例瀉心火則瘡立愈,足以符『諸瘡痛癢皆屬于心』之說矣。
2.『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灸風門,立愈手足顫戰(zhàn)的重病之實例。
病患:女,年五十,癥狀:在候診之時,忽叫心頭不好,四肢冰冷,神色大變,唇面慘白,大汗淋漓,頭下垂偏倒,手足麻木,卒至手足顫動不已。自言『不得了!』。
治法:當予急救,以藥線灸足三里,即吐出帶黃綠色之水甚多,汗稍減,抖動稍好。(漸又作如故)過幾分鐘,又大叫『不得了!』狀態(tài)轉劇,急以大艾柱灸氣海、關元、中脘、百會,內服急救水,稍好,但顫仍不止,復用大艾柱灸大椎、風門,灸至風門穴,則手足抖顫立止。
治理:按古義風從上入,『風池』『風門』均在上。風門入風之門也。風定則顫立止。于此可見諸風掉眩皆屬于風,確非虛也。
3.『諸濕腫滿皆屬于脾』針脾胃,立愈周身浮腫頭不能轉肢軟氣短臍往內吸等癥之實例。
病患:男,年四十八,癥狀:病者自述:二十日前,先腫頭,次腫手及腿,身緊氣促,遂至全身浮腫,心跳,項強不能轉動,四肢重而無力,上氣不能到喉,臍間覺有氣往內吸進,喘氣,動則窒息而餒,不能臥倒,臥則
氣閉,不思食,痰中帶血絲。
治法:隱白刺出血,針中脘先瀉三次后補三次再瀉一次。效果:先刺隱白出血,頭即能轉動,中脘瀉一次心舒暢,瀉二次氣稍順,上能及喉,再瀉一次臍間內吸之狀愈,手指有力,再瀉一次心覺餒,(瀉太過)補一次即還原,再補一次又好些,再補一次心口橫起了一梗,(補之太過)瀉一次即消平,心跳愈,
氣喘氣閉略松。
治理:按此癥已甚危急,病又復雜,若照一般見癥施針,應針之穴不下數十,盡刺之,多泄正氣,殊覺危險。余照古義病機『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又『臍間部位屬脾,肢重不思食屬脾胃之病象為多!惶貧w納之以脾為主,先取脾之井穴,頭強即全愈,再取胃之中脘瀉之,氣即舒暢能上及喉頭。凡心跳臍間氣往內吸及手足無力等癥狀均愈。于此足以證明有三,一、諸濕腫滿皆屬于脾。二、臍間部位屬脾胃。三、按五藏相生關系『火生土』土即為火之子,心屬火,心跳為心實,脾胃屬土,瀉胃脾而心跳愈。即『實則瀉其子』之法。
4.『諸氣憤郁皆屬于肺』刺肺穴,立愈四肢僵直急癥之實例。
病患:女,年三十四,癥狀:臨暮忽患急癥,手足僵直,即十指亦不能彎展屈轉動,面紅氣喘,呈窒息狀態(tài),心口結住,口不能言,勢甚危殆。
治法:針刺少商出血及手井穴全刺出血。效果:先刺右少商出血,則手足立即柔軟,胸口氣通。再刺十二井穴,面部紅色即退,氣亦平,僅心口內尚難過,一刻鐘后平復。
治理:按此癥憤郁已極,已至窒息階段。照古義先刺肺之少商,四肢立即柔軟,此足以證明『諸氣憤郁皆屬于肺』,否則刺肺焉能立效也。
5.『諸寒收引皆屬于腎』灸腎穴,立愈腎囊上縮劇痛之實例。
病患:男,年三十二,癥狀:患急性腎囊上縮,痛極而號,踡足倒地滾動,勢甚危急。
治法:灸腎俞三火及關元、氣海各三次。效果:腎俞灸訖,痛已愈七八。腎囊不住上縮。關元、氣海灸后痛止。休息半小時,即可行走如常矣。
治理:按此癥殊屬危急,余依古義『諸寒收引皆屬于腎』即在腎俞試灸之,果即應手而愈。于此足以證明古義之不妄也。
[
Last edited by zhouxl2000 on 2006/8/14 at 12:35 ]
-----------好!
-----------經典凝練,簡潔明了。
-----------
2.『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灸風門,立愈手足顫戰(zhàn)的重病之實例。
病患:女,年五十,癥狀:在候診之時,忽叫心頭不好,四肢冰冷,神色大變,唇面慘白,大汗淋漓,頭下垂偏倒,手足麻木,卒至手足顫動不已。自言『不得了!』。
治法:當予急救,以藥線灸足三里,即吐出帶黃綠色之水甚多,汗稍減,抖動稍好。(漸又作如故)過幾分鐘,又大叫『不得了!』狀態(tài)轉劇,急以大艾柱灸氣海、關元、中脘、百會,內服急救水,稍好,但顫仍不止,復用大艾柱灸大椎、風門,灸至風門穴,則手足抖顫立止。
治理:按古義風從上入,『風池』『風門』均在上。風門入風之門也。風定則顫立止。于此可見諸風掉眩皆屬于風,確非虛也。
一般取穴順序是自上而下,此例基本上是是自下而上。是因為“風從上入”的原因嗎?
-----------
Originally posted by 無動于中 at 2006/8/17 17:22:
一般取穴順序是自上而下,此例基本上是是自下而上。是因為“風從上入”的原因嗎?
是醫(yī)者在治療過程中,不斷調整治療的穴位。
藥線灸,耗時短,起效快,但終因疾病較深,癥狀很快復發(fā),于是醫(yī)者改用灸氣海、關元、中脘、百會,以護元氣,但因未抓住疾病的本,效果欠佳,最終醫(yī)者以振陽祛風之法,效果霍然。最后醫(yī)者得出“諸風掉眩皆屬于風,確非虛也!
[
Last edited by zhouxl2000 on 2006/8/17 at 20:29 ]
-----------收藏~~
-----------好貼,收藏!
-----------我唱個反調:僅以第一例而言,臨床中單用曲池一穴治愈“疥瘡痛癢”之例也不少見,也許本例中勞宮穴根本未起任何作用,如何能證明“足以符『諸瘡痛癢皆屬于心』之說矣”呢?
-----------經典,簡潔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