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脈要貫一
    

脈法精微:脈要貫一

(劉世禎-<<醫(yī)理探源>>)

脈要貫一   

醫(yī)道之難難于脈,脈法之難難于貫通。經云:微妙在脈,不可不察。欲察微妙,必先明脈法一貫之道,而后臨診確有把握。不然,人本有虛實,同感此病,外證各具,亦有外證悉同而虛實各別者,如能貫通,無論其人之本原虛實,外證所具若何,無不形諸脈象,故陰陽虛實,緩急輕重,吉兇存亡,皆瞭如指掌。余少年習醫(yī),遵岐黃扁張四圣之脈法,反復研究三十余年,加以經驗,毫發(fā)不爽。遂將四圣脈法之精微,推而一致,謂之脈要貫一,俾脈法因難而易,見微而顯,其辭簡,其理明,若能尋余所集,則事半而功倍矣。

論脈法根源   

夫脈者,氣血之先見也。氣血盛則脈盛,氣血衰則脈衰,氣血熱則脈數(shù),氣血寒則脈遲,氣血微則脈弱,氣血平則脈緩,氣血亂則脈亂,氣血脫則脈脫。故止脈者氣血將脫之先見,《玉函經》所首注重止脈者,有以也。   

脈象   

浮脈:舉之有余,按之不足。   

沉脈:按之始得。   

數(shù)脈:一息六至。   

遲脈:一息三至。   

弦脈:恍若弓弦,按之稍軟。   

洪脈:大而上升之象。   

毛脈:輕浮之象。   

大脈:來去大也。   

小脈:來去小也。   

細脈:如一絲牽之象,即小之極也。   

微脈:若有若無之象。   

代脈:來止有定數(shù)。   

結脈:脈來緩,時一止復來。   

促脈:脈來數(shù),時一止復來。   

芤脈:中空之象,即中部脈空也。   

澀脈:應指無潤澤之象。   

短脈:脈來唐突之象。   

堅脈:實象也。   

動脈:脈來數(shù),如豆大,厥厥動搖者是也。   

滑脈:如水急流之象。   

伏脈:重按之始得,如物閉藏之象。   

緊脈:如轉繩索之象。   

弱脈:無力之象。   

虛脈:無神之象。   

濡脈:軟象也,與弱同意。   

革脈:按之如皮革。   

牢脈:按之硬,與堅同意,即堅甚之象。   

至脈:一息七至以上為至脈,陰氣先絕之象。   

損脈:一息三至以下為損脈,陽氣先絕之象。   

溢脈:直上魚際,陽氣將散之象。   

覆脈:直下尺澤,陰氣將脫之象。  

 塞脈:閉塞不通之象,或氣結;或血蓄;常有此脈,歧伯所謂月經閉,尺中當閉塞不通者,即此意也。   

散脈:來去不相接續(xù),散漫無歸宿之象也。   

脈綱領   

浮為在表,沉為在里,數(shù)為在腑,遲為在臟,此脈之四大綱也。   浮脈之變動而為病:浮而數(shù)則表實,浮而弱則表虛,浮而大則太陽與陽明并病,浮而弦則太陽與少陽并病,浮而散則陽氣將絕,浮而數(shù)、按之芤、則元氣虛,浮而緩名中風,浮而緊名傷寒。若浮如羽毛者,無胃氣也,必死。   

沉脈之變動而為。撼炼鴶(shù)則里實,沉而弱則里虛,沉而大則陰血盛,沉而細則里氣衰,沉而弦病在肝,沉而緊寒在里,沉而微真臟氣衰。沉而散,真臟氣絕也,當死。   

數(shù)脈之變動而為。簲(shù)而大則熱在陽明,數(shù)而弦則熱在少陽,數(shù)而細則營氣將竭,數(shù)而散則衛(wèi)氣將絕,數(shù)而空則陰衰,數(shù)而滑則濕熱交爭。   

遲脈之變動而為。哼t而靜為無病,陰陽和平故也。若遲而弦肝陽衰極,遲而散心氣將絕,遲而濡脾氣衰,遲而毛肺氣衰,遲而空腎氣衰,遲而大水臟涸,遲而澀則精血內竭,遲而沉少陰水寒故也。   

六氣病脈   

凡脈,中風則緩,傷寒則緊,傷暑則弱,傷濕則濡,燥則脈急,熱則脈數(shù),此六氣所感之脈象也。   

六經病脈   

太陽脈浮,陽明脈大,少陽脈弦,太陰脈濡,少陰脈沉細,厥陰脈沉短而緊,此言足六經受病之正脈也。   

切脈活法   

凡切脈,來去以升降為主。尺脈上升而為寸,寸脈下降而為尺.所以然者,陽生于陰、陰從陽降也。   

凡切脈,有輕重。初持脈時,如三菽之重以候肺,六菽之重以候心,九菽之重以候脾,十二菽之重以候肝,按之至骨者腎部也。然此法何由得之,由皮毛以至骨,分為五部候也。   

凡切脈,寸脈以候陽,尺脈以候陰,關脈以候中州;浮部以候表,沉部以候里,中部半表半里之候也,此合脈之大旨言之也。若分而言之,則心脈浮部實,熱在小腸;沉部實,熱在心;中部實,則心與小腸皆有熱。若心脈浮部虛,則丙火衰;沉部虛,則心火衰;中部虛,則心與小腸皆不足。所以然者,以心屬臟為里,小腸屬腑為表也。余臟仿此。   

凡脈以胃氣為本,胃氣者,土氣也,土含中和性質,脈之胃氣,即和緩潤澤之意。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凡各種脈象,除平人無病脈外,均屬病脈,然其中必含有胃氣。病脈少而胃氣多,為病輕;病脈多而胃氣少,為病重;但見病脈而無胃氣,為命絕。假如數(shù)脈一息動至十二至以上,遲脈一息動至二至以下,皆為無胃氣之脈也。余脈仿此。   

脈來不大不小,一呼二至,一吸二至,陰陽相等,此為平人脈象也。   

脈有男女之別,經云:男子以左盛為順,右盛為逆;女子以右盛為順,左盛為逆,左屬陽、右屬陰故也。夫以陰陽分男女,以左右分陰陽,其理固當,然盛字宜活看,若較左右太盛,則又為逆矣,學者宜細思之。   

懷子之脈,何以別之。經云:陰搏陽別,謂之有子;亦云身有病而無邪脈;又云手少陰脈動甚者,為有妊也,三說均系神圣之言,不可擬議。愚以為身有病而無邪脈之說較切當,蓋閉經之病,脈當尺中閉塞不通,或弦、或急、或澀,若停經而脈如常者,故知其必有妊也。   

《難經》云:浮之損小,沉之實大,為陰盛陽虛;沉之損小,浮之實大,為陽盛陰虛,此言表里之陰陽也。故浮之損小,沉之實大,當作表虛里實;沉之損小,浮之實大,當作表實里虛,學者宜深玩之。   

凡病脈見于浮部,則病在表;見于沉部,則病在里;見于中部,則病在半表半里;見于寸口則病在陽;見于尺中,則病在陰;見于關上,則病在中州。故曰浮部以候表,沉部以候里,中部半表半里之候;寸脈以候陽,尺脈以候陰,關脈以候中州,此切脈分陰陽、表里之大法也。   

凡陽脈微者必惡寒,陰脈弱者必發(fā)熱。所以然者,陽脈微則陽衰,陽衰則陰氣上入于陽中,故惡寒;陰脈弱則陰衰,陰衰則陽邪下陷于陰中故發(fā)熱。   

凡脈,有三大宗;一病脈,一危脈,一死脈。浮、沉、遲、數(shù)、弦、緊、洪、大、毛、小動、滑、短、澀、伏、堅、虛、濡、弱、革、塞,皆病脈也;芤、代、結、促、覆、溢、微、細、牢、散,皆危脈也;上下不至關,乍數(shù)乍疏,啄屋漏、損、至,皆死脈也。暴病見危脈者生,久病見危脈者死。

凡病,肌膚減盡,雖未見死脈者,亦不可治。   

凡久病,耳、鼻乾,唇反,雖未見死脈者,亦不可治。   

凡病,脈癥相違者,多不可治,以內外不應,陰陽不接故也。仲景則謂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陽病見陰脈固多死,陰病見陽脈亦不易治,生字宜活看,不可忽也。   

凡人無病,而脈見病脈者危,見危脈者死。   

凡人有病,而脈無病者,雖劇當愈。   

凡人脈素浮大,忽而沉細;脈素沉細,忽而浮大者,命曰反常,有病則危,雖無病其數(shù)亦不久也。   

凡脈以靜帶悠長,為長壽之脈;以空大短澀為夭年之脈,此言其本象脈也,非病脈也。   

凡脈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此皆不治,決死也。若計其余命生死之期,期以月節(jié),克之也。   

脈有陽結、陰結,脈浮而數(shù),能食不大便,名曰陽結;脈沉而遲,不能食,身體重,大便反硬,名曰陰結。所謂結者,氣結于內也。故可引申之曰:脈靄靄如車蓋者為陽結,脈累累如循長竿者為陰結。   

凡脈,肥人責浮,瘦人責沉。肥人當沉今反浮,瘦人當浮今反沉,故責之。蓋肥人體厚,脈動在中,故應沉;瘦人體薄,脈動在外,故應浮,反此者病。責之者,責其不稱體也。   

凡脈來疾去遲,名曰內虛外實;來遲去疾,名曰內實外虛。由是推之,脈來大去小,當作上實下虛;來小去大,當作上虛下實。   

寸口脈弱而遲,弱者衛(wèi)氣微,遲者營中寒。營為血,血寒則發(fā)熱;衛(wèi)為氣,氣微則心內饑,饑而虛滿不能食也。   

寸口脈弱而緩,弱者陽氣不足,緩者胃氣有余。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氣填于膈上也。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wèi)氣不行,澀者營氣不足。營衛(wèi)不能相將,三焦無所仰,身體痹而不仁。營氣不足,則煩疼、口難言;衛(wèi)氣虛,則惡寒、數(shù)欠。三焦不歸其部,上焦不歸者,噫而吞酸;中焦不歸者,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歸者,則遺溲。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wèi)氣衰,澀者營氣不足。衛(wèi)氣衰面色黃,營氣不足面色青。營為根,衛(wèi)為葉,營衛(wèi)俱微,則根葉枯槁而寒栗、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脈縈縈如蜘蛛絲者,陽氣微也;脈綿綿如瀉漆之絕者,亡其血也。   

人病恐怖者,其脈如循絲累累然,其面白脫色也。人愧者,脈浮而面色乍白乍赤。人不飲,其脈自澀,唇口乾燥也。   

凡濕在脾,脈當塞,凝滯故也;濕流經絡,脈當時急時塞,行止故也;濕多化水脈當滑,水溢皮膚脈當浮而滑,水泛脈當弦而滑,水象滑、木象弦、水泛木浮故也。   

四季脈象   

春脈弦。以微弦為平,弦多胃少曰病,但弦無胃曰肝絕、死。夏脈洪。以微洪為平,洪多胃少曰病,但洪無胃曰心絕、死。秋脈毛。以微毛為平,毛多胃少曰病,但毛無胃曰肺絕、死。冬脈沉。以微沉為平,沉多胃少曰病,但沉無胃曰腎絕、死。   

四季相克脈   

春以二月為木極旺,脈當濡弱而弦,若得毛浮脈,有病則危,無病至秋當死,金來克木故也。

夏以五月為火極旺,脈當洪大而長,若得沉石脈,有病則危,無病至冬當死,水來克火故也。

秋以八月為金極旺,脈當輕虛而浮,若得洪數(shù)脈,有病則危,無病至夏當死,火來克金故也。

冬以十一月為水極旺,脈當閉藏而沉,若得洪大脈,有病則危,無病至長夏當死,土來克水故也。   

六經絕脈   

太陽絕脈至,脈大而散;

陽明絕脈至,硬大而止;

少陽絕脈至,弦直而硬;

太陰絕脈至,濡散而空,或雀啄、或屋漏,

少陰絕脈至,沉微而止;

厥陰絕脈至,乍疏乍數(shù)。   

五臟中風寒死脈象   

肺死臟脈,浮之虛,按之弱,如蔥葉下無根者死。   

肝死臟脈,浮之弱,按之如索不來,或曲如蛇行者死。   

心死臟脈,浮之實如麻豆,按之益躁疾者死。   

脾死臟脈,浮之大堅,按之如覆盆潔潔狀如搖者死。   

腎死臟脈,浮之堅,按之亂如轉丸至下入尺中者死。
-----------我就覺得中醫(yī)教科書上的脈學好像學了之后在實踐中用不大上,總是這也好像是,那也好像是,就是不知什么是,看了此帖開悟不少!
-----------尿頻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
-----------脈學難精,心中了了,之下難明啊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