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象體會書稿陸續(xù)發(fā)布,懇請大家指正、補充、完善。
白
豆蔻為
姜科植物
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實。
白豆蔻,簡稱
白蔻,是熱帶植物,原產(chǎn)東南亞各國,我國海南、云南有引種和栽培。其中白豆蔻原產(chǎn)于泰國、越南、柬埔寨等國,爪哇白豆蔻原產(chǎn)于印度尼西亞。
白蔻是多年
生姜科草本植物,形態(tài)上跟姜有些神似之處,但白蔻的植株比姜高大多了。白蔻的根莖很有特色,是棕紅色的,長得很粗壯。白蔻植株長得跟芭蕉有些像,莖直立,白豆蔻可以長到三米高,爪哇白豆蔻長得稍矮一些,也能長到一米以上。
白蔻的葉子是狹長的披針形,能長到半米長,葉子幾乎無柄,直接從莖上長出來,直直地斜向上生長,透著一股通達之氣,跟姜有些相似。白蔻的花長在莖的頂部,穗狀花序,外面是排列緊密如覆瓦的黃色苞片,苞片里面開白色的花。到秋
天花序就長成了一串類球形的果實,就像
葡萄一樣高高掛在枝頭。未成熟的白蔻果實還是綠色的,成熟之后,就變成了白色或淡黃色,這也是叫白蔻的原因。
成熟的白蔻直徑大約有1.5厘米,曬干之后,果殼很薄很脆,里面的種子和果殼之間空隙較大,一捏果殼就碎了。所以干燥的白蔻顯得比較輕。白蔻果實里面的種子團長得非常緊密,類球形,種子團分為三瓣,每一瓣大約有10粒種子,種子都緊密地長在一起,不易分開,形狀不規(guī)則,是比較暗的棕紅色。
我們藥用的部分,主要就是白蔻的種子,也叫白蔻仁。白蔻種子的這種緊密收藏之象,就把白蔻自身之氣的特點都蘊藏在里面了。
白蔻喜歡生長在溫暖、潮濕、富含腐殖質(zhì)的林下。這樣的環(huán)境,濕氣比較盛,所以白蔻天然地就具有化解濕氣的本領。白蔻的植株又透著一股通達之氣。所以白蔻就具有很好的行氣化濕的功效。
白蔻的種子沒打碎之前,幾乎聞不到什么明顯的氣味,一旦打碎,一股濃郁的辛香之氣隨即撲面而來。這股香氣清透辛竄,非常沖,遠遠就可以聞得到。如果嘗一嘗白蔻的種子,這種感覺就更強烈,嘗起來有點像
樟腦的味道。白蔻這股濃郁的辛香之氣,隱約帶著一股清涼之氣,從胸中緩緩散下,直入腸胃。
種子本身就是收藏得狀態(tài),白蔻的種子收藏得尤其致密,所以白蔻的這股香氣也收藏得比較濃郁而帶著一股沖勁,而且這股沖勁主要是往下走。
芳香可以化濕,因此中焦?jié)駳庥魷荒芙ㄟ\之時,就可以借助白蔻的這股辛香之氣,化濕氣的同時,推動中氣下行。所以白蔻就是一味很好的止嘔之藥。
對于中焦?jié)駳廨^盛的患者,我在臨床上喜歡白蔻生姜同用,一升一降,共同運化水濕,運轉(zhuǎn)中焦,效果比較理想。
白蔻跟
砂仁的功效很相近,都是芳香化濕的藥物,但是跟砂仁相比,白蔻的藥氣更清透,所以白蔻也可以化解上焦彌漫的濕氣。《本草蒙筌》講白蔻“入手太陰肺經(jīng),別有清高之氣!彼
三仁湯就是用白蔻來收攝上焦?jié)駳,?jīng)中焦而入下焦,最后用
薏苡仁把濕氣引出體外,隨小便排出。
白蔻主要是用它這股辛香之氣,所以入藥必須打碎使用。由于白蔻氣味辛香而偏于走散,所以一旦打碎,就要盡快使用,否則藥氣散失,藥效就會大打折扣。同樣的道理,白蔻只宜生用,不宜炒用,也是為了防止藥氣的散發(fā)。
從劑型上來講,白蔻入丸散最合適,如果用于煎劑,則不宜久煎,以免損失藥氣。所以白蔻入煎劑多后下,后下則藥氣清輕迅捷,起效迅速。但有一些慢性病患者,中氣虛弱又兼有濕氣郁滯時,不宜峻藥急攻,也可以白蔻同煎,則迅捷之氣去而芳香之味留,白蔻的藥力就會變得比較溫柔一些,中焦得運而又不致耗傷正氣。有些小兒中焦不運時,兩三粒白蔻即可達到很好的運中焦效果。
所以要推蕩濕氣,白蔻之氣宜濃烈峻猛,可后下;要緩緩運中,白蔻之氣宜清淡柔和,可同煎。
最后借《藥類法象》的描述來概括一下白蔻的功效。
白蔻,氣熱,味大辛。蕩散肺中滯氣。主積冷氣,寬膈,止反胃吐逆,消谷,下氣,進食。
-----------老師真厲害,分析得很精彩,把很深的道理講得淺顯清晰形象生動。上次用老師講的鮮
竹瀝和生姜汁治好了我兒子的
咳嗽,原來兒子每次咳嗽我都束手無策,謝謝老師!真希望老師講完藥象后再講講陰陽五行,這樣再把二者聯(lián)系起來讓我們這些初學者能更靈活的去理解經(jīng)方、去理解中醫(yī)。
-----------辛香之氣,隱約帶著一股清涼之氣,從胸中緩緩散下,直入腸胃。-----讀老師的書就有這種感覺!法喜!
----------- 正在看本草思辨錄,頭有點大。希望比照弄個白話文的多好。分析的很好只有一味不過癮。在經(jīng)方中的具體應用添加更好一些。
-----------老師對中藥的分析描述非常形象生動,好理解,記憶深刻。
-----------謝謝,又長點知識。
-----------藥象體會的書,啥時候出?等待盼望中。
-----------分析透徹,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