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藥】
黃連三兩(9克)
甘草三兩(炙)(9克) 干
姜三兩(9克)
桂枝三兩(去皮)(9克)
人參二兩(6克)
半夏半升(洗)(9克)
大棗十二枚(擘)(4枚)
【煎服】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晝?nèi)、夜二?現(xiàn)代用法:水煎二次溫服)。 .
【原文】
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
嘔吐者,
黃連湯主之。(173)
【解說】胸中有熱,腹中有寒,寒熱隔拒,陰陽不調(diào),升降失常。用黃連湯清上溫下,和胃降逆。本方即半夏
瀉心湯去
黃芩,加桂枝,以宣通上下陰陽之氣;并加重黃連用量清熱于上。諸凡寒熱錯雜之吐瀉
腹痛,均可用本方化裁。
【運用】
一、下利(慢性非特異性
潰瘍性結(jié)腸炎)
劉渡舟醫(yī)案:林某某,男,5 2歲,1 9 94年4月1 8日就診;几雇聪吕麛(shù)年,某醫(yī)院診為“慢性非
特異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迭用抗菌素及中藥治療,收效不顯?滔拢焊怪欣渫,下利日數(shù)行,帶少許粘液。兩II辦疼痛,口渴,欲嘔吐。舌邊尖紅,苔白膩,脈沉弦。辨為
上熱下寒證。治以清上溫下,升降陰陽。為疏加味黃連湯:
黃連1O克,桂枝1O克,半夏15克,
干姜1O克,
黨參12克,
炙甘草1O克,大棗12枚,
柴胡1O克。
服藥7劑,腹痛、下利、嘔吐明顯減輕,但仍口苦、口渴、
脅痛。又用柴胡桂枝干姜湯清
膽熱溫脾寒,服7劑而病愈。(《劉渡舟臨證驗案精選》1 996:1 04~l 05)
按語:上有熱,下有寒,寒熱阻拒,陰陽不交,影響胃腸的消化、傳導(dǎo)功能,而見腹痛、下利、嘔吐、口渴、舌紅之證。治以黃連湯清上熱,溫下寒,交通上下陰陽,實為正治之法耳。
二、嘔吐
趙守真醫(yī)案:陳襄人,男,25歲。久瀉愈后,又復(fù)嘔吐,醫(yī)進參、術(shù)、砂、半,復(fù)進
竹茹、
麥冬、
蘆根,諸藥雜投無效。其證身微熱,嘔吐清水,水入則不納,時有
沖氣上逆,胸略痞悶,口不知味,舌光紅燥,苔膩不渴,脈陰沉遲而陽浮數(shù),乃上熱中虛之證,應(yīng)用黃連湯。方中姜、桂、參、草溫脾胃而降沖逆、黃連清胸?zé),伴半夏以止嘔吐,為一寒一熱錯綜之良方。服藥嘔吐漸止;再劑,證全除,能進稀粥。后用
五味
異功散加
生姜溫胃益氣而安。(《治驗回憶錄》1962:75)
按語:胸中有熱,則胸
脘痞滿,舌光紅燥,寸脈浮數(shù);胃中有寒,嘔吐清水,苔膩不渴,關(guān)脈沉遲。此上熱下寒,黃連湯證也,是再劑而安。
三、胃痛嘔吐
丁帶川醫(yī)案:王某某,男,45歲,1965年8月30日就診;颊哂1965年8月29日晚間,突然胃脘疼痛,嘔吐不已,嘔吐物初為食物,后為痰沫,次晨嘔出綠色膽液,飲水則嘔?淘\:按其痛處確在臍上部,脈象弦數(shù),舌尖邊赤,苔黃薄。證屬胸中有熱,胃中有寒,寒熱不調(diào),陰陽升降失常。法當和解,處方:
黃連3克,淡干姜2.4克,法半夏9克,潞黨參9克,川桂枝3克,甘草2.4克,大棗3枚。囑服l帖,徐徐飲之,以防將藥嘔出。
8月3 1日復(fù)診:藥后嘔吐已止,惟脘部尚有微痛。仍宗原方,以鞏固療效。5個月后隨訪,并未復(fù)發(fā)。(江蘇中醫(yī)1966;<6>:26)
按語:大論“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聯(lián)系本案,甚為貼切。
-----------劉渡舟醫(yī)案不太象黃連湯證,如果對證的話不應(yīng)該7劑還治不好。一診似乎就應(yīng)該用柴胡桂枝干姜湯。
-----------劉渡舟教授的醫(yī)案一診用黃連湯是因為證見兩脅疼痛,口渴,欲嘔吐。欲嘔吐證明胃虛停飲,故用人參、甘草健胃,半夏、桂枝、干姜降逆化飲,下利用黃連,兩脅疼痛故用柴胡。而柴胡桂枝干姜湯是渴而不嘔,故不用人參、半夏,有小便不利(還是上逆)故用桂枝、干姜,加
栝樓根,
牡蠣止渴,黃芩清上之熱。一診后腹痛、下利、嘔吐明顯減輕,但仍口苦、口渴、脅痛。故用柴胡桂枝干姜湯?梢妱⒍芍劢淌谟盟幘珳剩娲蠹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