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lái)源 | 《膏藥方集》引《外科樞要》。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風(fēng)寒暑濕,惡瘡大毒,跌撲閃挫,五勞七傷,背心肩臂腰膝酸疼。
|
制備方法 | 將前16味藥中的10味粗藥用麻油6斤半浸3日,先將血余熬溶后,再投各藥熬至黃枯浮起,濾去藥滓;次下黃丹熬至滴水成珠,將鍋提起,停片刻,將細(xì)藥(肉桂、乳香、沒(méi)藥、輕粉、阿魏)趁熱放下,不住手?jǐn)噭,使黑如漆、明如鏡,入水試不老不嫩為度;趁熱投入大水缸內(nèi)浸7日,撈起切塊,油紙包裹,收貯。
|
用法用量 | 臨用攤貼。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