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正元湯、正陽散
處方來源
《博濟》卷一。
…" />
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網校
題庫
中醫(yī)理論
中醫(yī)臨床診治
中醫(yī)藥術語標準
中國方劑數據庫
中醫(yī)疾病數據庫
OCT說明書
不良反應
中草藥圖譜
藥物數據
藥學下載
藥物理論數據庫
醫(yī)療器械數據庫
民族理論
醫(yī)學圖譜
考試寶典
中醫(yī)藥名詞
中醫(yī)藥主題詞表
中醫(yī)理論術語國家標準
中醫(yī)名詞中英對照國際標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國方劑數據庫
>> 正文:正元散功效主治藥物組成
正元散
醫(yī)藥數據庫中心
中醫(yī)論壇
別名
正元湯、正陽散
處方來源
《博濟》卷一。
藥物組成
麻黃
(去節(jié))、
陳皮
(去白,炙)、
大黃
(生)、
甘草
(炙)、干
姜
(炮)、茱萸、
官桂
(去粗皮)、
芍藥
(生)、
附子
(炮,去皮臍)、
半夏
(湯洗7遍)。
加減
若患陰毒
傷寒
,更入退陰散半錢同煎。
功效
解傷寒。
主治
才覺傷寒,四肢頭目骨節(jié)疼痛;或傷冷
傷食
,頭昏氣滿,及心腹諸疾;傷寒陰證,脈候沉細。
制備方法
上十味,唯麻黃多于眾藥一倍,余藥減用一半,同搗為末。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錢,水1盞,加
生姜
3片,
大棗
1枚,煎至7分,熱服。如出汗,須候汗干,可去蓋覆。
用藥禁忌
臨床應用
藥理作用
各家論述
備注
正元湯(《圣濟總錄》卷二十一)、正陽散(《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二)!侗臼路结屃x》:麻黃氣味辛溫,入足太陽;陳皮氣味苦辛微溫,入手足太陰;大黃氣味苦寒,入足陽明;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能緩諸藥之性;
干姜
氣味辛溫,入手足太陰;
肉桂
氣味辛甘大熱,入足厥陰;
白芍
氣味酸微寒,入足厥陰;附子氣味辛咸大熱,入手足少陰;
吳茱萸
氣味辛熱,入足陽明、厥陰;半夏氣味辛溫,入足陽明;生姜之辛溫入衛(wèi);棗之甘平入榮。傷寒如覺風寒吹著,4肢頭目骨節(jié)疼痛,或傷冷傷食,頭昏氣滿及心腹諸疾,皆宜服之。此表里未清,陽氣先傷,故以大辛熱之藥護其陽,雖有辛溫之達表,苦寒之直下,皆不為害矣。
...
上一篇文章:
正元散(《三因》卷十)
下一篇文章:
術煎(《圣惠》卷九十五)
評論加載中...
網 名:
(必填項)
評論內容:
最新熱點
術附理中丸(《赤水玄珠》卷二)
決明夜靈散(《原機啟微》卷下)
正元丹(《圣濟總錄》卷一八五)
正心丸(《醫(yī)統(tǒng)》卷八十四引《大典》)
玄珠膏(《外科大成》卷一)
玄荊湯(《辨證錄》卷六)
玄胡散(《奇效良方》卷二十六)
白礬丸(《圣惠》卷三十四)
白油膏(《壽世新編》卷中)
玄豆丸(《圣惠》卷七十二)
最新推薦
吊痰膏(《普濟方》卷一六五)
吊腎丹(《醫(yī)林繩墨大全》卷五)
術苓調脾散(《痘疹傳心錄》卷十九)
術酒(《圣惠》卷九十五)
玉開金鑰匙(《臞仙活人方》卷下)
玄武膏(《古今醫(yī)鑒》卷十三)
白礬丸(《普濟方》卷三八二)
生發(fā)軟膏(《中醫(yī)皮膚病學簡編》)
玄參丸(《圣惠》卷六)
玄參湯(《圣濟總錄》卷一○六)
相關文章
術苓湯(《直指》卷九)
吐痰散(《圣惠》卷九)
術桂湯(《普濟方》卷一四七引《保生回車論》…
術桂散(《外臺》卷二十三引《古今錄驗》)
術豉湯(《圣濟總錄》卷二十二)
玉女散(《衛(wèi)生總微》卷七)
滅瘢膏(《圣惠》卷八十四)
玄冬湯(《辨證錄》卷四)
玄參散(《普濟方》卷一四○引《博濟》)
玄參煎(《圣惠》卷十一)
玄參散(《圣惠》卷十一)
玄參散(《圣惠》卷三十六)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