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金匱》卷上。
|
藥物組成 | 烏頭大者5枚(熬,去皮,不[口父]咀)。
|
加減 | |
功效 | 逐冷調營。
|
主治 |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賊風入腹,攻刺五臟,拘急不得轉側,呼叫發(fā)作,有時使人陰縮。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以蜜2斤,煎減半,去滓,以桂枝湯5合解之,令得1升,后初服2合;不知,即服3合;又不知,復加至5合。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1.《金匱要略直解》:寒淫于內,則腹中痛,寒勝于外,則手足逆冷,甚則至于不仁而身疼痛,此內外有寒也。烏頭煎,熱藥也,能散腹中寒痛。桂枝湯,表藥也,能解外證身疼痛。二方相合,則能達臟腑而利營衛(wèi),和氣血而播陰陽。其藥勢翕翕行于肌肉之間,恍如醉狀,如此則外之凝寒以行,得吐則內之冷結將去,故為中病。 2.《醫(yī)略六書》:寒邪外束,營血不能統運于經府之間,故身腹疼痛,寒疝厥冷不仁焉。烏頭祛風逐冷,治疝除痹;白蜜潤燥益虛,緩中止痛;加入桂枝、白芍以調和內外。務使寒邪外解則營氣內和,而陽得敷于肢體,何思逆冷不仁,身腹疼痛之不除哉。 |
備注 | 抵當烏頭桂枝湯(原書同卷)、桂枝湯加烏頭湯(《醫(yī)心方》卷六引《小品方》)、烏頭湯(《千金》卷八)、桂枝烏頭湯(《全生指迷方》卷三)、大烏頭桂枝湯(《三因》卷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