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金匱》卷中。
|
藥物組成 | 大黃4兩,黃柏4兩,消石4兩,梔子15枚。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以水6升,煮取2升,去滓;納消,更煮取1升,頓服。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1.《金匱要略論注》:此為黃疸有里無表者言之,謂疸色黃,見于表矣,乃腹?jié)M,小便不利且赤,里熱可知。黃疸最難得汗,乃自汗,則表從汗解,故曰此為表和里實。實者邪也,有邪則宜去,故主大黃消石湯。大黃、消石解氣血中之實熱,黃柏苦寒主下焦,梔子雖輕浮在上,能使里熱從上而下,故以為使,且輕浮則與郁結(jié)相宜也。 2.《金鑒》引李彣:腹?jié)M、小便不利而赤,里病也;自汗出,表和也。里病者,濕熱內(nèi)甚,用梔子清上焦?jié)駸,大黃瀉中焦?jié)駸幔S柏清下焦?jié)駸,消石則于苦寒瀉熱之中,而有燥烈發(fā)散之意,使藥力無所不至,而濕熱悉消散矣。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