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lái)源 | 《醫(yī)林纂要》卷十。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楊梅瘡,魚口,腎疳。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淫瘡之毒本于下,惟土茯苓解之,以其形狀亦似此瘡累累下生成串,皮赤肉白,團(tuán)如粳飯,而甘淡能解其熱;其相火溢于血,惟黃柏制之,抑相火之藥,惟此入血分;惟腎納氣,腎虧則氣不足,而毒不能外出,故黃耆、甘草以托之,藥平而大功可奏也,必須如此大劑。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