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備豬選留過程中容易忽略的問題有?
-----
(一)選留程序不合理,選留過程簡化:在某些豬場后備豬的選留過程非常簡單,沒有固定的程序,只是在種豬結測完后,簡單評定即可選留,這樣做容易造成各血緣選留量不平衡,種豬生產性能下降。所以后備豬選留要有固定的程序作為依靠,一般后備豬的選留要經過初選、中選和定選三個過程,初選是由產仔段轉向育成段時,確定留種量4倍的待選群;中選是指仔培向育肥轉群時,從待選群中選留50%的個體留做待選后備群;定選是指在結測完后,按照測定結果選擇優(yōu)秀個體確定后備豬群。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選擇標準,初選主要是根據祖先的測定成績,以及個體本身能夠表現的一些性狀,如個體重大于1.2kg、乳頭數在7對以上且排列整齊,無瞎乳頭、內陷乳頭等,全同胞都無遺傳疾患;中選主要是看生長速度和體型外貌特征;定選標準是綜合以上的測定數據結合結測結果,對種豬進行綜合指數計算,30~100kg的日增重、背膘厚度在平均水平的120%以上,父系指數和母系指數要在100%以上,只有嚴格按照一定的選留程序進行后備選留,才能避免選留的
盲目性,從而提高整個群體的生產水平。 。ǘ)過于依賴性能測定成績,忽略了體型外貌的選擇。在后備選留過程中性能測定成績固然重要,但是體型外貌的評定也不可忽視,只有體質結實,結構緊湊才能維持其正常的生殖功能,并且某些體型性狀與生產性能還存在著很強的相關性,例如有報道講前肢系部的彎曲度與生長速度的相關性為0.44,如選擇前肢系部發(fā)育正常的個體,其生長速度也會很快提高。體型結構緊湊、體質結實的個體,利用年限也會延長觀察運動性能差的母豬,第四胎在群的比例均低于21%,所以在選留后備個體時一定要注意該個體四肢發(fā)育情況,觀察運動的協調性,評定體質結構的緊湊性;此外乳頭數也是一個重要的體型性狀,在后備選留過程中要保證后備母豬有效乳頭數在7對以上,乳頭的間距均勻,不得有瞎乳頭、內陷乳頭、火山乳頭。
-----
存在的問題就是如何把測定成績優(yōu)良的個體集中起來,建立一個高產核心群。
畜牧導航:
養(yǎng)豬資訊 豬價格行情 養(yǎng)豬技術 豬病防治 飼養(yǎng)管理 養(yǎng)豬問答 養(yǎng)豬視頻 豬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