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壓有效,可見心肌張力逐漸增強,柔軟、擴大的心臟變硬、變小、心肌顏色由暗紅轉(zhuǎn)為鮮紅。如有心室纖維性顫動時,肌纖維細小的顫動可漸變粗,最后甚至自動恢復心跳。此外,和胸外按壓一樣,可見面色好轉(zhuǎn),瞳孔縮小,呼吸恢復,并觸及大動脈搏動,聽到血壓。
圖4 心室纖維性顫動胸內(nèi)電擊去顫術(shù) |
如果心室纖維性顫動不能自行復跳,則應作電擊去顫。去顫前應先作按壓,改善心肌缺氧,加強心肌張力,使顫動波由細顫變成粗顫。必要時,應用藥物去顫。首先選用腎上腺素1mg靜脈推注法,使顫動波由細變粗,再用2%利多卡因1~2mg/kg靜脈推注去顫。如利多卡因藥效不佳,可用溴芐胺和適量5%碳酸氫鈉。目前認為主要給藥途徑以靜脈最安全、可靠,為首選藥,且以膈肌以上的靜脈為好,氣管內(nèi)給藥為次選。氣管內(nèi)給藥后要立即正壓通氣,使藥物彌散到兩側(cè)支氣管,經(jīng)支氣管粘膜的毛細血管吸收入左心。心內(nèi)注射途徑易造成心肌、心內(nèi)膜損傷。近年來實驗研究認為心臟復蘇中腎上腺素最佳劑量為2.1~14.0mg,可明顯增加冠狀動脈的灌注血流量。但應注意如此大劑量也是腎上腺素毒性反應的劑量,可能引起心肌細胞收縮帶壞死,損害心肌和血管,復蘇后產(chǎn)生胸腹痛、一過性高血壓和肺水腫。還可注射10%葡萄糖酸鈣或3~5%氯化鈣10ml,使心肌張力增強。然后將兩片用鹽水蘸濕的(或用鹽水紗布包裹的)電極板分別緊貼在左右心室壁,用5~90瓦秒(焦耳)直流電電擊去顫[圖4]。一次電擊無效時,可繼續(xù)按壓,并重復注射擬腎上腺素類藥物,再次電擊去顫。必要時可提高電壓。去顫成功后常自動恢復心跳,或經(jīng)過心臟按壓后復跳。反復電擊無效時,應加用5%碳酸氫鈉200~300ml,或11.2%乳酸鈉100~200ml,以糾正缺氧后的酸中毒,必要時可反復注射。同時,可在心室內(nèi)注射1%普魯卡因5ml,或利多卡因100mg,或普魯卡因酰胺100~200mg,以減低心肌的應激性。此外,應注意循環(huán)量是否充足,考慮加快輸血,甚至動脈輸血,并可直接經(jīng)主動脈加壓注射血液,以灌注冠狀動脈。只要心肌對各種治療有所反應,即應堅持搶救,不可輕易放棄。
在心跳恢復,血壓逐漸穩(wěn)定后,胸壁和心包切口即開始出血,應予仔細結(jié)扎止血,并沖洗心包腔和胸腔。在膈神經(jīng)后側(cè)作心包引流切口,縫合心包。在第8肋間腋后線作胸腔插管引流后,分層縫合胸壁。
[術(shù)中注意事項]
1.在發(fā)現(xiàn)病人神志昏迷,呼吸停止,脈搏和心音消失,以及聽不到血壓等癥狀后,即應當機立斷,立刻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切不可因為反復測聽血壓,更換血壓計,另請別人檢查,等候其他醫(yī)師確診,或等候心電圖檢查等而錯過最寶貴的搶救時機。
2.進行搶救要沉著、冷靜,隨時觀察病人變化,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如決定輸液、輸血的量和速度,心內(nèi)注射藥物的時機、種類和劑量,判斷是否應改作開胸按壓,選擇合適的時機電擊去顫等等)。每一項措施及病人情況的變化,必須由專人及時按順序詳細記錄,以便隨時設計,修改搶救計劃,并供事后總結(jié)經(jīng)驗。
3.進行胸外按壓時應細致,忌暴力,以免造成肋骨骨折。在作心內(nèi)注射時,針尖應刺在第4肋間胸骨左緣以外1.5cm處,以免損傷胸廓內(nèi)動、靜脈或刺破肺組織而造成胸腔內(nèi)出血、氣胸,或張力性氣胸。
4.如在開胸切開皮膚時見有活動性出血,說明心搏并未停止,應即中止手術(shù),嚴密觀察。
5.心跳恢復后,有可能再度停搏或發(fā)生心室纖維性顫動,搶救人員應留在現(xiàn)場,嚴密觀察。在心臟輸出量減少之前就應加作心臟按壓,維持血液循環(huán),以免再次停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