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一名互草,苗曰蜀漆, |
釋名 | 經(jīng)久不遷之謂嘗,宣氣散生之謂山。蓋以止行行止為體用,故一名互草。苗曰蜀漆,山獨之謂蜀,水瀉欲留之謂漆,故功用相同,略分內(nèi)外上下之異耳 |
產(chǎn)地 | 出益州川谷,及漢中,今宜都、建平、海州、汴西、淮、浙、湖南并有之。 |
生境 | 生山谷間, |
性味 | 辛平,有毒。 |
歸經(jīng) | |
藥物形態(tài) | 莖圓有節(jié),高三四尺。葉似茗,兩兩相當二月作白花,青萼。五月結實青圓,三子為房。根似荊根,色黃而皺,苗即蜀漆也, |
品種考證 | 宜都、建平者,根形細實,宛如雞骨,取用最勝。海州者,葉似楸葉,八月開花紅白,似山楝而小。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采時須連根苗收用,氣力始備,性頗惡濕,采即暴燥,青白堪用,否則黑爛郁壞矣。 |
加工 | |
鑒別 | 又天臺一種土嘗山,苗葉并甘而涼,頗適口,非同類也。 |
貯藏 | |
炮制 | 修事,如用蜀漆,臨時去根,同甘草相拌,水潤蒸之。去甘草,細銼,再以甘草汁拌蒸,曬干取用。如用嘗山,臨時去苗,用酒浸一宿,取出,曬干熬搗用。 |
質(zhì)量鑒定 | |
主治 | 主瘧,及咳逆寒熱,腹中癥堅,積聚邪氣,蠱毒,鬼疰。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臨證應用 | |
配伍應用 | 栝蔞為之使。 |
配伍禁忌 | 嘗山,畏玉札。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理 | |
全文 | 蜀漆 (本經(jīng)下品) 【氣味】辛平,有毒。 【主治】主瘧,及咳逆寒熱,腹中癥堅,積聚邪氣,蠱毒,鬼疰。 【核】曰:出益州川谷,及漢中,今宜都、建平、海州、汴西、淮、浙、湖南并有之。生山谷間,莖圓有節(jié),高三四尺。葉似茗,兩兩相當二月作白花,青萼。五月結實青圓,三子為房。根似荊根,色黃而皺,苗即蜀漆也,采時須連根苗收用,氣力始備,性頗惡濕,采即暴燥,青白堪用,否則黑爛郁壞矣。宜都、建平者,根形細實,宛如雞骨,取用最勝。海州者,葉似楸葉,八月開花紅白,似山楝而小。又天臺一種土嘗山,苗葉并甘而涼,頗適口,非同類也。修事,如用蜀漆,臨時去根,同甘草相拌,水潤蒸之。去甘草,細銼,再以甘草汁拌蒸,曬干取用。如用嘗山,臨時去苗,用酒浸一宿,取出,曬干熬搗用。嘗山,畏玉札。蜀漆,惡貫眾。栝蔞為之使。 【叅】曰:經(jīng)久不遷之謂嘗,宣氣散生之謂山。蓋以止行行止為體用,故一名互草。從治傷寒、溫瘧之體似止,顯寒熱往來之用似行,及鬼毒與胸中結痰吐逆之似止而行,似行而止者。苗曰蜀漆,山獨之謂蜀,水瀉欲留之謂漆,故功用相同,略分內(nèi)外上下之異耳。 (合石膏叅看,便知彼此功力差別:石膏之止,止有凝義,行有散義;嘗山之止,止有停義,行有流義。)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