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益母藤、東方發(fā)白、梭羅來、紅天麻、公子天麻
|
漢語拼音 |
jin gang yi ke hao
|
英文名 |
root of Faber Galeola
|
藥材基原 |
為蘭科植物珊瑚蘭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珊瑚蘭,多年生腐生草本,高達1m。根莖粗厚,具褐色鱗片。莖直立,褐紅色,無毛,具卵狀或卵狀披針形鱗片,節(jié)稍膨大,節(jié)上生根。由頂生或側(cè)生的總狀花序或復總狀花序組成圓錐花序,具花10余朵;苞片披針形,長1-2cm,先端近急尖,無毛;花苞片長6mm,無毛;花黃色,直徑約3cm;萼片長圓狀橢圓形,長約3cm,寬6-8mm,先端近鈍,背面被短絨毛;花瓣與萼片相似,無毛;唇瓣邊緣具皺波狀細圓齒,內(nèi)面脈上散生褶片狀乳突;合蕊柱纖細,長約1cm,花藥小,子房條狀,被細毛。蒴果。種子小,多數(shù)。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300m的林下。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季采收,洗凈,切段,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根莖含2,4-雙(4-羥基芐基)苯酚[2,4-bis(4-hydroxybenzyl)phenol],(S)-左旋-2-異丙基蘋果酸雙[4-(β-D-吡喃葡萄糖氧基)芐基]酯{bis[4-(β-D-glucopyranosyloxy)benzyl](S)-(-)-isopropylmalate},(S)-左旋仲丁基蘋果酸雙[4-(β-D-吡喃葡萄糖氧基)芐基]酯{bis[4-(β-D-glucopyranosyloxy)benzyl](S)-(-)2-sec-butylmalate},4-羥基苯甲醛(4-hydroxybenzaldehyde),4,4'-二羥基二苯基甲烷(4,4'-dihydroxydiphenylmechane),4-羥基苯甲醇(4-hydroxybenzyl alcohol),4-(β-D-吡喃葡萄糖氧基)芐醇[4-(β-D-glucopyranosyloxy)benzyl alcohol]。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酸;微苦;寒
|
歸經(jīng) |
心;肝;脾;大腸經(jīng)
|
功效 |
清熱解毒;調(diào)經(jīng)止血;收斂固脫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濕熱黃疸;下痢膿血;瘡癰腫毒;毒蛇咬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子宮脫垂;脫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有消炎解毒、調(diào)經(jīng)止血的功效。用于子宮脫垂、脫肛、神經(jīng)衰弱、副傷寒、肝炎、瘡毒、毒蛇咬傷。
|
考證 |
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Galeola faberi Rolfe.
|
科屬分類 |
蘭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