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環(huán)紋苦乳菇、蘑菇、環(huán)紋乳菇 |
漢語拼音 | tong qian ju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紅菇科真菌劣味乳菇的子實體。 |
動植物形態(tài) | 菌蓋寬4-16cm。平展而中凹,近漏斗形;淺黃色、赭黃色,粘,稀有環(huán)紋。菌肉白色,乳汁白色,傷后不變色,具微辣及令人不適的異味。褶片直生至微下延。白色,成熟后變赭褐。孢子近球形,淡黃色,有疣突,(6-8.5)μm×(5.5-7)μm。菌柄淺白色或淺肉色,長1.5-5cm,直徑0.6-1.8cm,因粘蓋皮發(fā)達,故粘滑,可與相近的種區(qū)分。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河北、江蘇、安徽、四川、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混交林下。7-10月可見。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摘,曬干備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菌蓋扁球形,中央臍狀,或呈漏斗形,直徑3-12cm,深土黃色或污橘黃色,具深橙黃色同心環(huán)紋。菌肉淺白色。菌褶密,褶間有橫脈,白色或黃褐色。菌柄長3.5-6.5cm,直徑約1.6cm,類白色或淺肉色,松軟或中空。氣微,味異、微辣。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性溫;有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追風散寒;舒筋活絡 |
功效分類 | 追風散寒藥;舒筋活絡藥 |
主治 | 腰腿酸痛;四肢麻木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Fructificatio Lactarii Insuls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Lactarirs imsulsus (Fr.)Fr. |
科屬分類 | 紅菇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