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jiu ping hua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杜鵑花科植物亮毛杜鵑的根和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常綠小灌木,高0.5-2m。小枝細(xì)而多,淡褐色,密被紅棕色伏毛。單葉互生;密集枝頂,葉柄短,長2-5mm,被褐色糙伏毛。葉片革質(zhì),橢圓形、橢圓狀卵形或長卵狀披針形,長1-4.5cm,寬0.5-2cm,先端銳尖、短漸尖或漸尖,基部短楔形,全 線,表面深綠色,伏生疏長毛,背面淡綠色,散生紅棕色扁平伏毛,中脈在兩面稍明顯,側(cè)脈和網(wǎng)脈均不明顯;3-6朵,生于枝頂葉腋,形成傘形或總狀花序;花便長3-6mm,有光亮的紅棕色細(xì)毛;花萼較小,5裂或不裂,長1-4mm,具紅棕色細(xì)毛;花冠漏斗形,略呈兩側(cè)對稱,淡紫紅色、粉紅色,或鮮紫色,5裂,裂片開展,上方3裂片內(nèi)有深紅色斑點(diǎn);雄蕊5枚,較花冠長,花絲下部被微柔毛,花藥頂孔開裂;雌蕊1,子房5室,密被紅棕色長糙毛,花柱細(xì)長,無毛或基部有毛。蒴果小,卵形,長4-9mm,外面密被紅棕色糙伏毛,花柱宿存,熟時5裂;ㄆ3-5月,果 期6-7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陜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000-2500m的山野草地或山坡灌叢、松林下、雜木林或針闊葉混交杯下,常見于石灰巖山地灌叢內(nèi)。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根,全年均可挖,切片;葉,夏、秋季采收,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性涼 |
歸經(jīng) | 心;膀胱經(jīng) |
功效 | 清熱;利尿 |
功效分類 | 瀉下藥 |
主治 | 小兒驚風(fēng);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15-30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云南中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Rhododendroa microphyton Franch. |
科屬分類 | 杜鵑花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