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sui gu hong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杜鵑花科植物廣東金葉子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常綠喬木,高10-12m,小枝細瘦,無毛,皮孔不明顯,葉互生;葉柄長8-10mm;葉革質(zhì),橢圓形或披針形,長6-8cm寬1.8-3cm,先端銳尖,基部漸狹成楔形,全緣,表面有光澤,中脈在表面凹陷,背面隆起,側脈8-20對,至葉邊緣網(wǎng)結,網(wǎng)脈明顯?偁罨ㄐ蛞干,花序軸被短柔毛;苞片披針形,有睫毛;小苞片人著生花梗近中部;花萼杯狀,裂片近圓形,具睫毛;花冠短鐘形,被毛;雄蕊10,不伸出花冠外,花絲無毛,花藥基部近囊狀;子房5室,被微柔毛,花柱圓柱形,柱頭平截。蒴果扁球形,外果皮木質(zhì)化。種近卵圓形,壓扁,有歪翅,具縱條紋;ㄆ5-6月,果期7-8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廣東、廣西。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600m以上的山地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挖取根部,洗凈,鮮用或切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苦;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活血散瘀;消腫止痛 |
功效分類 | 活血散瘀藥;消腫止痛藥 |
主治 | 跌打損傷 |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raibindendron kwangtungenseS.Y.Hu(C.kwangtungense S.Y.Hu var.frutescens S.Y.Hu) |
科屬分類 | 杜鵑花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