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鉆地風(fēng)、水雷公根、冰大海、透骨草、大樣雷公根、山燈盞、魚藤草
|
漢語拼音 |
mao ye tian hu sui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傘形科植物腎葉天胡荽的全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15-45cm。莖直立或匍匐,有分枝,節(jié)上生根。單葉互生;葉柄長3-20cm;托葉膜質(zhì),圓形;葉片膜質(zhì)至草質(zhì),圓腎形,長1.5-3.5cm,寬2-7cm,邊緣5-7裂,基部深心形或在彎缺處稍張形,兩面光滑或在背面脈上被極疏的短刺毛。單傘形花序生于枝頂或腋生,有多數(shù),花密集成頭狀;小決苞片膜質(zhì),有紫色斑點(diǎn);花瓣卵形,白色至淡黃色。雙懸果近圓形,長.2-1.8cm,寬1.5-2.1mm,基部心形,兩側(cè)扁壓,中棱明顯隆起,成熟時(shí)紫褐色或黃褐色,有紫色玟點(diǎn);、果期5-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350-1400
的陰濕山谷、田野和溝邊、溺愛旁等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本品多纏繞成團(tuán),莖纖細(xì)長而彎曲,無毛。單葉互生,葉多皺縮,完整葉呈圓腎形,直徑1.5-6cm,有5-7裂片,基部深心形,稍張開或相接近,兩面無毛或少有毛,葉柄長2.5-19.5cm,有短硬毛。氣微,味淡苦。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微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利濕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利濕藥
|
主治 |
紅白痢疾;黃疸;小便淋痛;瘡腫;鼻炎;耳痛;口瘡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絞汁涂。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Hydrocotylis Wilfordi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Hydrocotyle wilfordi Maxim.
|
科屬分類 |
傘形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