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淡竹葉、竹葉 |
漢語拼音 | guai gun zhu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禾本科植物箭竹的嫩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箭竹 植株呈灌木狀。地下莖為單軸型。竿高l-4m,節(jié)間長4-7cm,粗1.2-3mm,棕紫色,每節(jié)簇生多數(shù)小枝。葉鞘在每一具葉小枝上為少數(shù)乃至數(shù)枚,長2-3cm,無毛,常為棕紅色,最上1枚常干鞘口具繸毛;葉片長6-10cm,寬6-llmm,無毛,次脈3-4對,小橫脈明顯。總狀花序頂生,長2.5-4cm,密生偏于一側(cè)的多數(shù)小穗,花序下托以數(shù)枚佛焰苞。因最上的苞片等長或超過花序,致使小穗從一側(cè)外露;小穗長12-16mm,含2-4花,成熟時呈紫色或黃棕色。花期4月,果期5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陜西、甘肅、青海、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300-2400m的山坡林緣或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末秋初采摘嫩葉,晾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淡;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除煩;解渴利尿 |
功效分類 | 清熱除煩藥;解渴利尿藥 |
主治 | 發(fā)熱煩躁;口渴;小便短少色黃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Fargeria spathacea Franch. |
科屬分類 | 禾本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