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苦參子、苦豆。 |
漢語拼音 | ku shen shi |
英文名 | Seed of Lightyellow Sophora |
藥材基原 | 為豆科植物苦參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種子。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苦參 落葉半灌木,高1.5-3m。根圓柱狀,外皮黃白色。莖直立,多分枝,具縱溝;幼枝被疏毛,后變無毛。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長20-25cm,互生;小葉15-29,葉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3-4cm,寬1.2-2cm,先端漸尖,基部圓,有短柄,全緣,背面密生平貼柔毛;托葉線形。總狀花序頂生,長15-20cm,被短毛,苞片線形;萼鐘狀,扁平,長6-7mm,5淺裂;花冠蝶形,淡黃白色;旗瓣匙形,翼瓣無耳,與龍骨瓣等長;雄蕊10,花絲分離;子房柄被細(xì)毛,柱頭圓形。莢果線形,先端具長喙,成熟時(shí)不開裂,長5-8cm。種子間微縊縮,呈不明顯的串珠狀,疏生短柔毛。種子3-7顆,近球形,黑色;ㄆ5-7月,果期7-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全國各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沙地或向陽山坡叢中及溪溝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7-8月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收,曬干,打下種子,去凈果殼、雜質(zhì),再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種子中含有左旋5a-羥基槐根堿(5a-hydroxyophocarpine),左旋槐根堿(sophocarpine),左旋N-甲基金雀花堿(N-methylcytisine),右旋9a-羥基苦參堿(9a-hydroxymatrine),左旋5a,9a-二羥基苦參堿(5a,9a-dihydroxymatrine),右旋苦參堿-N-氧化物(matrine-N-oxide),右旋槐花醇-N-氧化物(sophoranol N-oxide)。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寒 |
歸經(jīng) | 肝;脾;大腸經(jīng) |
功效 | 清熱解毒;通便;殺蟲 |
功效分類 | 清熱燥濕藥 |
主治 | 急性菌。淮便秘結(jié);蛔蟲癥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研末,0.6-1.5g,每日4次。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1.《唐本草》:明目。 2.《四川武隆藥植圖志》:為健胃劑及驅(qū)除蛔蟲藥。 |
考證 | 出自《唐本草》。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Sophora flavescens Ait.[S.angustifolia Sieb.et Zucc.] |
科屬分類 | 豆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