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透骨草、斷腸草、狗肚子筋、驢斷腸 |
漢語拼音 | xi ye tiie xian lia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毛茛科植物芹葉鐵線蓮的地上部分。 |
動植物形態(tài) | 芹葉鐵線蓮,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長0.5-4m。根細(xì)長,棕黑色。莖纖細(xì),有縱溝紋,微被柔毛或無毛。二至三回羽狀復(fù)葉或羽狀細(xì)裂,連葉柄達(dá)7-10cm,稀達(dá)15cm,末回裂片線形,寬2-3mm,先端漸尖或鈍圓。聚傘花序腋生,有1-3朵花,鐘狀下垂,直徑1-1.5cm;萼片4枚,淡黃色,長方圓形或狹卵形;雄蕊多數(shù),長為萼片之半,花絲扁平;寬卵形或圓形,成熟后棕紅色,宿存花柱長2-2.5cm,密被白色柔毛;ㄆ7-8月,果期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東部。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600-3000m的山坡及水溝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6-7月采割,除去枯枝,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鄭州 鑒別,細(xì)而纏繞,直徑0.5-2.5cm,表面灰黃綠色至紅棕色,斷面灰白色。葉為二至三回羽狀復(fù)葉,葉柄較短,裂片細(xì)小,倒披針形或披針形條狀,寬紅0.5-2mm,全緣。氣微香而特異味淡。 顯微鑒別,葉橫切面:葉柄近軸面中部凹陷,兩邊色隅處略凸起呈脊?fàn);表面?xì)胞1列,可見氣孔、非腺毛和腺毛,維管束9-11個,近軸面5-7個,遠(yuǎn)軸面3-4個。葉片為異面葉,上表皮氣孔毛茸較少,下表皮較多;柵欄細(xì)胞1-2列;海綿組織細(xì)胞類圓形,細(xì)胞間隙較大。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花、葉含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等黃酮類化合物。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葉辛;性溫;有毒 |
歸經(jīng) | 肝;胃經(jīng) |
功效 | 祛風(fēng)通絡(luò);止痛;健胃消食;殺蟲 |
功效分類 | 祛風(fēng)通絡(luò)藥;止痛藥;健胃消食藥;殺蟲藥 |
主治 | 風(fēng)濕痹痛;消化不良;嘔吐;包囊蟲病;陰囊濕疹;瘡癰腫毒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qū)⑺幒節(jié)饧宄筛喟痉蟆?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Clematidis Aethusifoli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lematis aethusifolia Turcz. |
科屬分類 | 毛茛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