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櫻額梨、稠梨子、臭李子
|
漢語拼音 |
yin ge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薔薇科植物毛葉稠李的果實。
|
動植物形態(tài) |
毛葉稠李,落葉喬木,高8-10m。小枝紅褐色或灰綠色,密被棕褐色長柔毛,老枝黑褐色。單葉互生;葉柄長1-1.5cm,密被棕色長柔毛,先端兩側(cè)各具一腺體;托葉線形,早落;葉片橢圓形、長圓形或長圓倒卵形,長4-10cm,寬2-4.5cm,先端尾尖,基部圓形或?qū)捫ㄐ危厦嫔罹G色,下面密被棕褐色長柔毛,邊緣為開展或貼生重鋸齒,或為不規(guī)則近重鋸齒,鋸齒披針形;▋尚裕豢偁罨ㄐ蜷L7-10cm,基部常有2-3小葉,并密被棕褐色長柔毛;萼筒鐘狀,比萼片稍長;萼片5,三角狀卵形,邊緣帶腺細(xì)鋸齒;花瓣5,白色,基部楔形,有短爪;雄蕊多數(shù),花絲不等長,排成不規(guī)則2輪;雌蕊1,柱頭盤狀。核果卵球形,先端有尖頭,直徑8-10mm,紅褐色至黑色;核有皮狀褐皺;ㄆ4-5月,果期5-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北、華北及河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200-19200m的山坡林中、山谷灌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收,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果實呈類球形或卵球狀,直徑4-8mm,表面褐色。果肉內(nèi)有果核1枚,質(zhì)堅硬,表面有不規(guī)則爭紋,種仁淡黃色,富油質(zhì)。氣微,味甜、微澀。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果實含糖分,種子含油量38.79%,樹皮含鞣質(zhì)。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甘;澀;性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健脾止瀉
|
功效分類 |
健脾止瀉藥
|
主治 |
脾虛泄瀉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Fructus Padi Pubescenti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Padus racemosa(Lam.)Gilib.var.pubescens(Regel et Tiling)Schneid.[Prunus padus L.var.pubescens Regel et Tiling]
|
科屬分類 |
薔薇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