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四川中醫(yī)1989,7(10):21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黃芪20g,板藍(lán)根15g,白花蛇舌草15g,丹參15g,赤芍12g,白芍12g,黨參10g,炒白術(shù)10g,厚樸10g,焦三仙10g,柴胡6g,甘草6g。 |
加減 | 肝區(qū)疼痛加延胡索、郁金;肝脾腫大加鱉甲、三棱、莪術(shù);黃疸加茵陳。 |
功效 | |
主治 | 澳抗陽性。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30劑為1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澳抗陽性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最小17歲,最大68歲;病程最短半年,最長5年。結(jié)果:痊愈(臨床癥狀消失,連續(xù)2次以上檢查澳抗陰轉(zhuǎn),肝功正常)40例,顯效(癥狀好轉(zhuǎn),連續(xù)2次以上檢查澳抗陰轉(zhuǎn),肝功基本正常)15例,無效(治療前后無改善)5例;總有效率為91.4%。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