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增補內經(jīng)拾遺方論1599年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菟絲餅4.5g,當歸(酒洗)4.5g,川芎3.9g,白芍3.6g(冬月用3g),甘草1.5g,荊芥穗2.4g,炙黃芪2.4g,厚樸(姜汁炒)2.1g,枳殼1.8g,艾葉1.5g,貝母4.5g(去心),羌活1.5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孕婦胎動不安,勢欲小產(chǎn),胎位不正,以及臨盆艱難者。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上藥除川貝外,加生姜3片,煎湯,沖入川貝粉,空腹時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胎位不正:用本方加減:當歸、川芎各4.5g,生黃芪、荊芥穗各2.4g,白芍3.6g,厚樸2.1g,羌活1.5g,菟絲子、川貝母各3g,枳殼1.8g,艾葉2.1g,甘草l.5g,生姜3片。虛甚加人參。水煎服,每日1劑,3-10劑為1療程,服藥后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胎動增強,要及時進行婦科檢查,如胎位正常不需再服藥。治療胎位不正33例,均為臀位妊娠。經(jīng)治后。結果:服1劑胎位正常者2例,服2劑胎位正常者11例,服3-5劑正常者16例,服8劑正常者2例,2例無效,有效率為93.4%。 又有報道:用當歸、白芍、荊芥穗、生黃芪、菟絲子各10g,川芎、羌活、厚樸、枳殼、川貝母、艾絲各6g,甘草3g。臀位加白術、黃芩各8g;橫位加川斷、紫蘇各10g。每日1劑,水煎服。治療胎位異常200例。結果;經(jīng)服藥痊愈196例,無效4例,治愈率98%。 又有報道:應用當歸、黃芪、菟絲子各12g,川芎、白芍各9g,厚樸、枳殼、羌活、荊芥穗、艾葉、川貝各6g,甘草3g,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劑。治療胎位不正86例,有49例曾行胸膝臥位而未能矯治胎位不正。結果:矯正80例,有效率為93%。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