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1992,11(2):4 |
劑型 | 洗劑 |
藥物組成 | 伸筋草30g,透骨草30g,雞血藤30g,劉奇奴15g,姜黃15g,紅花15g,川芎15g,乳香15g,沒藥15g,艾葉15g。 |
加減 | 紅腫重者加蒲公英30g,金銀花15g。 |
功效 | |
主治 | 骨傷疾病。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上藥加水3000ml,煎沸30分鐘后薰洗。薰洗時先將患肢上面蓋1塑料布,再用厚布覆蓋上面,薰蒸患肢,待溫度稍降后,以毛巾1塊包裹患處洗之,溫度降至50℃左右后,將患處浸入盆內(nèi)浸洗,若藥渣偏冷,可加溫再洗,每次必洗1小時以上,每日1次,睡前洗。冬季1劑可用4日,春秋用3日,夏天用2日。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本組治療骨傷疾病400例中,男291例,女109例;年齡6-74歲。結(jié)果:治愈85%,顯效15%,有效率為100%。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