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lái)源 | 江西中醫(yī)藥1989,(3);24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柴胡10g,杭白芍15g,茯苓15g,白術(shù)15g,薄荷4.5g,六梅花6g,橘絡(luò)7g,佛手花10g,玫瑰花6g,蘇梗10g,八月札10g,制半夏10g,甘草10g。 |
加減 | 精神不寧,多疑善感加郁金、合歡皮;肝脾不和、噯氣順逆去薄荷,加旋覆花、代赭石;痰多色黃加瓜蔞皮;胸悶脅痛較甚加遠(yuǎn)志、丹參、郁金。 |
功效 | |
主治 | 梅核氣。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梅核氣44例中,男10例,女34例;年齡25-49歲;病程7日至2年。結(jié)果:咽部異物感消失者為痊愈,共34例;咽部異物感明顯減輕者為顯效,共8例;咽部異物感依然存在者為無(wú)效,共2例。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