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山東中醫(yī)學院學報1984,8(1):23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丹皮12-15g,梔子12-15g,黃芩12-15g,菊花12-15g,柴胡15g白芍15-30g,茯苓15-30g,鉤藤15-30g,夏枯草15-30g,當歸9-12g,薄荷9g。 |
加減 | 肝郁氣滯顯著者,酌加香附、郁金或甘松;失眠多夢者,加炒棗仁或夜交藤,心悸明顯加柏子仁或蓮子心;頭痛,項強者,加川芎、葛根;若有傷陰之象,證見兩目干澀,口干咽燥,加元參、知母;腰膝酸軟者,加寄生、牛膝;浮腫者,加澤瀉,個別患者有顯著肝陽上亢者,酌加代赭石。 |
功效 | |
主治 | 高血壓病。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服藥6-43劑。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治療高血壓病33例中,男13例,女20例;病程平均3.98年。結(jié)果:顯效14例,占42.42%;有效11例,占33.303%;基本無效8例,占24.24%;總有效率為75.76%。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