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漢·張仲景《金匱要略》。 |
劑型 | 湯劑;散劑 |
藥物組成 | 大黃、甘草。 |
加減 | |
功效 | 清熱瀉下,平?jīng)_降逆。 |
主治 | 實熱枳滯胃腸,食后即吐,大便秘結(jié)者。用于治療嘔吐、小兒厭食等疾患,大便不通、凍瘡,泌尿道感染等病證。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湯劑:日1劑水煎服,小兒、老人分次服。散劑:每次0.5g,日3次口服。 |
用藥禁忌 | 本方適用于胃之積熱上沖之實證,而虛證則非所宜。在服法上要注意做到多次、小量分服,一般以冷服為佳(老年體弱者宜稍溫)。 |
不良反應(yīng) | 單味大黃長期服用可致肝硬變和電解質(zhì)紊亂。單味甘草大量長期服用,能引起水腫,血壓升高。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主要具有胃炎保護,解痙,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 1.胃炎保護作用:大鼠胃空腸吻合所致返流性胃炎實驗表明,本方15%水煎液供大鼠自由飲用,日用量3g/kg(為成人用量的10倍),能顯著抑制粘膜水腫、充血及瘀血等病變,減輕炎細胞浸潤及腺體增生性改變。 2. 解痙:本方中甘草有解痙,抑制胃酸作用。 3.抗炎:大黃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和改善脆性,因此具有收斂消炎作用。甘草也有抗炎作用,所含成分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對抗大鼠的棉球肉芽腫,對大鼠后足由甲醛引起的炎癥性浮腫,以及大鼠皮下肉芽囊性炎癥等都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4. 抗菌、抗病毒:大黃在體外對多種細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對流感病毒亦有抑制作用。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