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湖南中醫(yī)藥導報2002,8(1):31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黃芩15g,龍膽草15g,梔子15g,赤芍15g,木通15g,荊芥10g,蔓荊子10g,防風10g,柴胡10g,甘草10g,黃連5g。 |
加減 | 熱結(jié)便秘加生大黃10g,金銀花20g;濕重加蒼術(shù)、厚樸、藿香、茯苓、薏苡仁等;陰虛加黃柏、知母、生地、天冬、麥冬等;病情穩(wěn)定后,在辨證施治基礎(chǔ)上加人參、何首烏、黃芪、枸杞子、谷精草、阿膠、女貞子、青葙子等。 |
功效 | 瀉火解毒,疏風散熱利濕。 |
主治 | 聚星障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祁東縣中醫(yī)院屈四清,觀察了新制柴連湯加減治療聚星障的臨床療效。診斷標準:黑睛星點翳障,或聚或散或連綴成片,形如樹枝或地圖狀,抱輪紅赤;干澀畏光,刺痛流淚,視物模糊;黑睛熒光素染色陽性;病變區(qū)黑睛知覺減退;常有外感風熱或眼部外傷等誘因。隨機分兩組。本組用新制柴連湯,對照組用病毒唑注射液0.3-0.5g加5%葡萄糖液500ml,日1次靜滴,3-10日后改用病毒唑50mg球結(jié)膜下注射,1-2日1次。兩組均輔以1%阿托品液擴瞳,日1次。病程好轉(zhuǎn)期,用0.025%地塞米松液點眼,日3次。療效標準:治愈:黑睛星翳消失,熒光素染色陰性,癥狀消失。好轉(zhuǎn):黑睛星翳減少或縮小,熒光素染色陽性,畏光刺痛、紅赤流淚等癥狀減輕。未愈:黑睛星翳無變化或加重,熒光素染色陽性,癥狀無改善。結(jié)果:本組86例,治愈59例,好轉(zhuǎn)21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3.02%;對照組43例,治愈17例,好轉(zhuǎn)13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69.76%。本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1)。本組隨訪42例,復發(fā)率為9.5%;對照組隨訪17例中,復發(fā)率35.3%。本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P<0.05)。新制柴連湯具有瀉火解毒,疏風散熱利濕之功,治療本病,近期和遠期療效均優(yōu)于對照組。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