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陜西中醫(yī)2002,23(2):105-106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紅參10g,黃芪30g,葶藶子20g,桂技10g,車前子20g,大腹皮10g,桃仁10g,桑白皮10g,五加皮10g,丹參30g,大棗5枚。 |
加減 | 伴痰熱較盛,見咯痰黃或粘稠難咯者加魚腥草、瓜蔞皮、黃芩;伴見瘀血內(nèi)阻重者,癥見唇甲紫紺,舌質(zhì)暗紫、舌下筋脈迂曲加澤蘭、益母草、赤芍;伴脾腎陽虛,咯痰清稀,苔白膩,邊有痕者加茯苓、白術(shù);伴陽虛水泛,癥見腹大脹滿、肢體腫甚者加附子、豬苓、澤瀉。 |
功效 | 益氣溫陽,瀉肺逐飲,活血化瘀。 |
主治 | 肺心病心力衰竭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1周為1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彬縣中醫(yī)醫(yī)院衡沖等,觀察了參芪葶藶大棗湯為主治療肺心病并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療效標準:顯效:癥狀基本消失,紫紺浮腫消退,三尖瓣雜音消失,一般活動不受限,X線表現(xiàn)擴大的右心室縮小,肺紋理減輕,心肌損害均減輕。好轉(zhuǎn):癥狀及體征部分減輕或好轉(zhuǎn),X線、心電圖改變不大。無效:臨床表現(xiàn)與X線、心電圖無明顯改善或加重者。結(jié)果:本組35例,顯效15例,有效1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1.4%。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