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1156 |
總例數(shù) | 151例 |
性別例數(shù) | 格列美脲組:男30例,女21例;二甲雙胍組:男33例,女l9例;二藥合用組:男35例,女26例 |
治療組例數(shù) | 50例 |
對照組例數(shù) | 102例 |
年齡區(qū)間 | 35~70歲 |
平均年齡 | 格列美脲組:56.39±8.16歲;二甲雙胍組:52.66±9.62歲;二藥合用組:52.66±9.62歲 |
疾病 | 2型糖尿病 |
并發(fā)癥 | |
藥品通用名稱 | 二甲雙胍 |
藥品商品名稱 | |
藥品英文名稱 | |
劑型 | |
規(guī)格 | |
批準文號 | |
生產(chǎn)廠家 | |
分類 | 化學藥品 |
用藥目的 | 治療 |
用法用量 | 每次劑量調整增加格列美脲1mg,直到FBG小于等于7.0 mmol/L或最大劑量達每日6mg。二甲雙胍首次0.25 g,每天2次,根據(jù)血糖調整劑量直到最大劑量0.75 g,每日3次。 |
聯(lián)合用藥 | |
療效評價標準 | |
治療效果及臨床指征比較 | 由表1可見三組在治療前后BMI、WHR、SBP、DBP均無差異(P>0.05)。表2顯示三組糖代謝資料組間比較在治療前與治療后均無差異,但三組內(nèi)比較FBG、PBG、HbAlc治療后均下降,并差異有顯著性。表3示三組FINS治療后較前下降,但格列美脲組下降的幅度較大(P<0.05)治療后三組的HOMA-IR均較治療前下降(P<0.OO1),但三組間治療前后的變化無差異(P>0.05)。IR與各危險因素關系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表明,F(xiàn)BG、FINS進入回歸方程,Y=5.864 0.38xl 0.373x2,P< |
本研究報道不良反應 | |
其他報道不良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