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30825 |
總例數(shù) | 80例 |
性別例數(shù) | 男52例,女28例 |
治療組例數(shù) | 40例 |
對照組例數(shù) | 40例 |
年齡區(qū)間 | |
平均年齡 | 治療組:65.03±13.11歲;對照組:63.43±12.96歲 |
疾病 | 急性腦出血 |
并發(fā)癥 | |
藥品通用名稱 | 腦血通顆粒 |
藥品商品名稱 | |
藥品英文名稱 | |
劑型 | 顆粒 |
規(guī)格 | |
批準文號 | |
生產(chǎn)廠家 |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制劑室 |
分類 | 中藥 |
用藥目的 | 治療 |
用法用量 | 兩組均予基礎治療,即臥床休息,保持安靜,低流量吸氧;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酸堿平衡以及一般支持療法;顱內(nèi)壓過高時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靜滴,每6~12小時1次,對心功能不全者則加用速尿靜脈推注或肌注;合并感染者則予有效抗生素;舒張壓超過100mmHg者給予降壓藥;積極處理應激性潰瘍、心及腎功能不全等合并癥。治療組加服(昏迷者鼻飼)腦血通顆粒,每次5g,每日4次;對照組加服清開靈顆粒,每次6g,每日4次。兩組均治療20d后統(tǒng)計療效。 |
聯(lián)合用藥 | |
療效評價標準 | 按文獻方法執(zhí)行,治療前滿分28分,起點分最高不超過18分。療效評定采用尼莫地平方法:[(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以百分數(shù)表示;救鸀椤85% ,顯效為≥50% ,有效為≥20% ,無效為<20% 。 |
治療效果及臨床指征比較 |
兩組總療效及治療前后中風積分比較兩組總療效見表1。結果示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治療前中風積分(15.75±6.55)分,治療后降至(6.32±3.32)分;對照組治療前后中風積分分別為(16.50±4.08)分和(9.56±4.18)分,兩組治療后中風積分均下降(P <0.01),而治療組下降程度更明顯(P <0.01)。
治療組中醫(yī)證類與療效的關系 見表2。結果示治療組風痰瘀血痹阻脈絡、痰熱腑實風痰上擾證療效最好,肝陽暴亢風火上擾證其次,氣虛血瘀、陰虛風動兩證療效一般。中經(jīng)絡各證類間差異有顯著性(P<0.05),中臟腑各證類間無顯著性意義(P>0.05)。 兩組治療前后ADL及腦血腫、腦水腫分級比較 見表3。結果示兩組治療后ADL及腦血腫均下降,治療組下降更為明顯。治療組治療前腦水腫分級屬B級26例、C級8例、D級6例,治療后為A級20例、B級15例、C級4例、D級1例;對照組治療前B級24例、C級9例、D級7例,治療后為A級18例、B級12例、C級6例、D級4例。兩組治療后腦水腫均有改善(P <0.01),而治療組改善程度更佳(P <0.O1)。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見表4。結果示兩組治療后多項指標均有改善,而治療組改善更佳(P <0.05)。 |
本研究報道不良反應 | |
其他報道不良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