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Chang guan jia moli
|
傣藥名 | 芽引莊
|
別名 | |
中藥材基原 | 為馬鞭草科植物長管大青的全株。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長管大青 Clerodendrum indicum(1.).O.Kunt ze
灌木或亞灌木,高l~2m。小枝4~8棱,棱間有縱溝,無毛,嫩枝紫色至淺紫色,老枝褐色,在葉柄間有毛環(huán),老時毛漸脫落而有痕跡。單葉,厚紙質(zhì),3~5片輪生,稀對生,近無柄或稀有柄;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橢圓形,長3~16cm,寬1~4cm,基部楔形,全緣或微波狀,先端急尖或漸尖。聚傘花序,有花3~8朵,花序柄長1.5~5.5cm,2~4枝對生或輪生于莖上部葉腋或枝頂間;苞片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1~2cm,小苞片線形;花萼鐘形,長1~1.5cm,具盾形腺體,裂片卵狀披針形,長5~8mm;花冠白色至淡黃色,外面被腺點(diǎn),花冠管長約5.9cm,先端5裂,裂片披針形或橢圓形,長0.8~1.5cm;雄蕊4,花絲與花柱稍伸出于花冠外,子房無毛。核果漿果狀,幼時有2~4深溝,包于增大的宿萼內(nèi)、花果期8~11月。
生于海拔400~1000m的低山、平壩、荒地灌草叢、山坡疏林中。分布于廣東、云南。
|
采收加工 | 今年葉采,切碎曬干或鮮用。
|
藥材鑒別 |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微苦,性涼。入水塔。
|
功效 | 清火解毒,祛風(fēng)利水,通氣止痛。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根適量磨于水中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磨水擦。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1.治“攏害線”,“攏蒙沙嘿”長管假茉莉15g,使君子根5g,小拔毒散根30g,生姜10g,閉鞘姜20g(生熟各半)。煎湯內(nèi)服。(勐臘縣傣醫(yī)波兒驗方)
2.治“攏牛哈占波”長管假茉莉葉15g,雞蛋花樹心皮(約樹葉大小10片,7片用火烤熟,3片生用)。煎湯內(nèi)服。(景洪市傣醫(yī)波波驗方)
3.治“攏泵檔多”長管假茉莉很適量。磨于米湯中內(nèi)服、外擦。(西雙版納州傣醫(yī)院傣醫(yī)康郎臘驗方)
4.治“攏沙龍接火,攏達(dá)兒”,“兵洞飛暖花,農(nóng)桿農(nóng)暖”長管假茉莉葉、馬藍(lán)葉、燈合樹葉鮮品各適量。搗爛,外敷患處。(西雙版納州傣醫(yī)院傣醫(yī)康郎香驗方)
5.治“攏蒙沙喉”,“斤檔斤匹”長管假茉莉根15g,橄欖樹根15g。煎湯內(nèi)服。(四雙版納州傣醫(yī)院傣醫(yī)康郎臘驗方)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xiàn) | 化學(xué)成分
[1]Subramanjan S S,et al.Phyttochemistry, 1973,12):1195
[2]Gunasegaran R,et al.C A,1993,118:240557k
|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 《西雙版納傣藥志》
|
參考 | 《中華本草》傣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