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Shui bai zhi
|
苗藥名 | |
苗藥拼音 | |
別名 | 敖思布,敖恩市-莫都克興瑪爾,楚興-敖恩布
|
考證 | 本品載于《認藥白晶鑒》!墩J藥白晶鑒》稱:“生于水邊沙地,莖長,紫色,葉細,綠色,花簇生,紅紫色,味苦、甘!薄稛o誤蒙藥鑒》對該條所述形狀特征基本同上,并附植物形態(tài)圖1幅。根據上述植物生境、形態(tài)特征及附圖與蒙醫(yī)所沿用的水柏枝生境形態(tài)特征基本相符,故認定歷代蒙醫(yī)藥文獻所載的敖恩布即巴勒古納(水柏枝)。
|
中藥材基原 | 為檉柳科植物水柏枝、河柏的嫩枝葉。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1.水柏枝Myricaria Paniculata P.Y.Zhans et Y.J.Zhang[M.] germanica auct.non(L.)Desv.]
落葉灌木,高1~2m。莖直立,具多數分枝,光滑。葉互生,鱗片狀、長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4mm,寬0.5~1.5mm,先端鈍或急尖,有腺點,藍綠色。總狀花序頂生;苞片卵狀披針形,漸尖,基部具寬膜質邊緣;萼片5,披針形,長約4mm,頂鈍,具干膜質邊緣;花瓣5,粉紅、由或紫紅色,矩圓狀橢圓形,長于花萼;雄蕊10枚,5長5短,相間排列,花絲聯(lián)合,為花絲長之半;子房卵形,具粗壯花柱,柱頭頭狀。果實3瓣裂。種子具有柄的白色簇毛。花期3~9月,果期5~10月。
生于水邊、河灘。分布于華北、西北地區(qū)及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2.河柏Wricaria alopecuroides Schreuk[M.cteataRoyle]
灌木,高1~2m。老枝棕紅色,幼嫩枝黃綠色。葉小,窄條形,長1~4mm?偁罨ㄐ蛴啥嗷芗,頂生,少有側生,長5~20cm,徑約1.5cm;苞片寬卵形或長卵形,長5~8mm,凡等于或長于花瓣,先端有層狀長尖,邊緣膜質,具圓齒;萼片5,披針形或矩形,長約5mm,邊緣膜質;花瓣5,矩圓狀橢圓形,長5~7mm,粉紅色;雄蕊8~10,花絲中下部連合;子房圓錐形,無花柱。蒴果狹圓形,長約1cm。種子具有柄的簇生毛;ㄆ6~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溝及河岸等地。分布于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及西藏等地。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夏季花開時采帶花嫩枝,陰干。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本品枝呈圓柱形,直徑1~5mm。嫩枝表面綠色,老枝表面發(fā)紅色、褐色。有多數窄條形互生小葉,長約4mm,寬約lmm,常已脫落。橫斷面不平坦,皮部薄,木部綠色,髓部大,黃白色。質脆,易折斷。氣微,味淡。
|
化學成分 |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澀、甘,性涼。效鈍、重、固。
《認藥白晶鑒》:“味苦、甘!
|
功效 | 清熱,燥協(xié)日烏素,透疹,斂毒。
|
主治 | 主治毒熱,陳熱,伏熱,熱癥擴散,肉毒癥,協(xié)日烏素,血熱,麻疹。
1.《無誤蒙藥鑒》:“清毒熱,尤其清血熱!
2.《認藥白晶鑒》;“清肉毒、配制毒和協(xié)日熱!
|
用法用量 | 內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
制劑 | |
臨床研究 | |
參考文獻 | |
苗藥名出處 |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