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Chi yuan cao
|
苗藥名 | |
苗藥拼音 | |
別名 | 巴塔哈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紫草科植物石生齒綠草的全草。
|
動(dòng)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石生齒緣草 Eritrichium pestre(Pall.)Bge.
多年生草本,高20~30cm。莖具多數(shù)短分枝,被灰色絹毛;~稍呈匙形,長3~6cm;莖生葉線形,長1~3cm?偁罨ㄐ蚨蹋L1~2cm。果期稍伸長;花小,黃色;花萼5裂;花冠檐部5裂;雄藍(lán)5;子房4裂,柱頭扇球形。小堅(jiān)果陀螺形,棱緣有短刺,不為錨狀,刺通常帶藍(lán)色、花、果期7~8月。
生于石質(zhì)山坡或巖石裂縫處。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等地。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采集,除去雜質(zhì),陰干。
|
藥材鑒別 |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苦、甘,性涼。
|
功效 | 殺黏,清熱,解毒。
|
主治 | 主治疫熱。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xiàng) | |
附方 | |
制劑 | |
臨床研究 | |
參考文獻(xiàn) | |
苗藥名出處 |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