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Pu tao zi
|
蒙藥名 | 其赫日格-烏熱
|
別名 | 薩拉巴來,薩巴來,特木爾-浩木哈,蘇互巴來
|
考證 | 本品載于《認藥白晶鑒》!稛o誤蒙藥鑒》稱:“樹高中等,葉似竹,種子藍紫色,形如柏子或瓶狀,質(zhì)硬、小。瓷瓶狀硬者為佳。”《認莎白晶鑒》載:“種子大小如柏仁,黑色,質(zhì)硬,性狀似小瓶。”上述植物形態(tài)及果實性狀特征與蒙醫(yī)所認用的海南蒲桃的形態(tài)、性狀特征相符,故認定歷代蒙醫(yī)藥文獻所載的薩巴來即其赫日格-烏熱(蒲桃子)。
|
中藥材基原 | 為桃金娘科植物海南蒲桃的果實。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海南蒲桃 Syzygium cumini(L.)Skeels
常綠喬木,高6~15m。小枝圓柱狀或稍壓扁,樹皮粗糙,淡褐色。葉對生,革質(zhì),闊橢圓形,長6~12cm,寬3.5~7cm,先端圓或鈍,有一個短的尖頭,基部闊楔形,全緣,側(cè)臥纖細、致密;葉柄長2~3cm。聚傘花序排成圓錐花序狀,腋生有時頂生,長達11cm;花白色,芳香,無花梗,3~5朵生于花序小枝之頂;萼管陀螺形,頂端常截形;花瓣4,脫落;雄蕊多數(shù),離生,長4~5mm;花柱與雄蕊等長。漿果斜長圓形或橄欖形至圓球形,紫紅色至黑色,長1~2cm,有種子1粒;ㄆ2~3月。
生于疏林中或曠野。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秋、冬季采摘成熟果實,除去果柄,曬干。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本品呈類圓球形或類腎形,直徑0.7~1cm,表面紅褐色至棕褐色,有不規(guī)則的皺紋,基部偶見果柄,多數(shù)脫落,殘基呈圓形,徑約2mm,果皮易剝落。種皮棕色,顆粒狀突起,堅硬,質(zhì)脆,破開后可見干縮的子葉2片。氣微,味苦。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甘、澀,性溫。效輕。
|
功效 | 補腎,祛巴達干寒。
|
主治 | 主治腎陽不足,遺精,尿頻或尿閉,石痞,腰腿疼痛,赫如虎等癥。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
制劑 |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 | 化學(xué)成分
(1)江蘇新醫(yī)學(xué)院.中藥大辭典(下冊).上海: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86.2152
藥理
(1)江蘇新醫(yī)學(xué)院.中藥大辭典(下冊).上海: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77.2152
(2)昆明醫(yī)學(xué)院.資料選編,1972,(1):43
|
蒙藥名出處 | 《認藥白晶鑒》、《無誤蒙藥鑒》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