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唾液腺腫瘤
一 單項選擇
1、 多形性腺瘤在小涎腺中以()最為多見。
A、上唇 B、磨牙后腺 C、腭部D、舌部
2 、下列哪項不是多形性腺瘤的病理表現(xiàn)()
A、腺管樣結構B、肌上皮結構 C、粘液軟骨樣結構 D、膜性結構
3、 下列哪項是多形性腺瘤與肌上皮瘤的區(qū)別()
A、腺管樣結構大于5%-10% B、肌上皮結構 C黏液樣組織 D、軟骨樣組織
4、肌上皮細胞中黏液軟骨樣組織對間葉成分標記物成陰性表達的是()
A、肌動蛋白 B、CK C、波形蛋白 D、GFAP
5、 以下關于Warthin瘤不正確的說法是()
A、雙層細胞形成囊狀結構 B、腫瘤間質主要為淋巴細胞
C、偶見膽固醇結晶 D、放射性核素成像表現(xiàn)為冷結節(jié)
6、 小管狀腺瘤間質的特點是()
A 細胞少,血管豐富 B 細胞多,血管豐富
C 細胞少,血管稀疏 D 細胞多,血管稀疏
7、 高分化黏液表皮樣癌的特征()
A、黏液細胞和中間細胞為主 B、黏液細胞和表皮樣細胞為主
C、中間細胞和表皮樣細胞為主 D、黏液細胞和中間細胞為主
8、 腫瘤細胞排列成實性上皮團,上皮團中央壞死形成“粉刺”樣,這是()唾液腺腫瘤的特征性表現(xiàn)
A、囊腺癌 B、非特異性腺癌
C、唾液腺導管癌 D、惡性多形性腺瘤
9、 下列哪種唾液腺疾病常見EB病毒感染()
A、唾液腺鱗狀細胞癌B、唾液腺小細胞癌
C、唾液腺大細胞癌 D、唾液腺淋巴上皮癌
10、 關于惡性多形性腺瘤常見類型不正確的是()
A、多形性腺瘤癌變 B、癌肉瘤 C、轉移性多形性腺瘤 D、骨肉瘤
二 多項選擇題
1、 基底細胞腺瘤的病理變化中,腫瘤細胞的排列方式有哪些()
A、實性形 B、小梁型 C、透明細胞型 D、膜性型 E、管狀型
2、 腺泡細胞癌的腫瘤實質細胞有()
A、腺泡樣細胞 B、閏管樣細胞 C、空泡樣細胞
D、透明細胞 E、非特異性腺樣細胞
3、 腺泡細胞癌腫瘤細胞常見的類型和排列方醫(yī)學三基式()
A、實體型 B、微囊型 Cf1411.cn/zhuyuan/、濾泡型 D、乳頭囊型 E、黏液型
4、 黏液表皮樣癌由()細胞構成
A、黏液細胞B、皮樣細胞 C、表皮樣細胞
D、中間細胞E、皮脂腺細胞
5、 腺樣囊性癌中腫瘤細胞的類型和排列方式()
A、腺性型 B、管狀型 C、實性型 D、囊性型 E、黏液型
6、 上皮-肌上皮癌的病理表現(xiàn)以下正確的是()
A、典型結構為雙層導管樣結構 B、內層為閏管樣上皮細胞
C、外層細胞為腺上皮細胞 D、外層為肌上皮細胞
E 管狀結構周圍有基底膜樣結構呈帶狀圍繞
7、 唾液腺鱗狀細胞癌只限于診斷()
A、磨牙后腺 B、腮腺 C、舌下腺 D、頰腺 E、頜下腺
8、 以下唾液腺腫瘤中常見導管或腺管樣結構的有()
A、基底細胞腺瘤 B、小管狀腺瘤 C、皮脂腺腺瘤
D、囊腺癌E、上皮-肌上皮癌
9、 關于腺泡細胞癌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內含嗜堿性酶原顆粒 B、空泡樣細胞PAS染色陰性
C、閏管樣細胞雙嗜性 D、腺泡樣細胞PAS染色陰性
E、非特異性細胞雙嗜性
三、是非題
1、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見的唾液腺良性腫瘤。()
2、肌上皮瘤免疫組織化學CK染色陰性。()
3、Warthin瘤又稱腺淋巴瘤或淋巴囊腺瘤。()
4、腺泡細胞癌中可見嗜酸性的酶原顆粒。()
5、黏液表皮樣癌低分化型中黏液細胞低于10%。()
6、腺樣囊性癌中腺性型的主要特點是腫瘤細胞團塊內可見有篩孔狀囊樣腔隙。()
7、發(fā)生在舌下腺的腫瘤首先考慮腺樣囊性癌。()
8、唾液腺鱗狀細胞癌的診斷只限于小唾液腺。()
9、惡性多形性腺瘤當中可含有癌肉瘤的成分。()
10、非特異性腺癌腫瘤細胞排列成腺樣或導管樣結構。()
四、簡答題
1、 簡述多形性腺瘤的病理變化?
2、 試述黏液表皮樣癌的病理變化?
五 病例分析
患者年齡53歲,男性,因腭部黏膜深大潰瘍入院。查體現(xiàn)軟硬腭交界處直徑大小約1.5CM的深層潰瘍,與周圍界限不清。試分析可能的疾。ㄖ辽偃N),并簡述其病理變化。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5 CDABD 6-10 ABCDD
二、多項選擇題
1 ABDE 2 ABCDE 3 ABCD 4 ACD 5 ABC 6 ABDE 7 BCE 8 ABCE 9 ABCE
三、是非題
1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四、簡答題
1 答:肉眼觀察,多呈不規(guī)則結節(jié)狀,剖面多為實性,灰白色或黃色,可見囊腔,囊腔內含透明黏液,偶見出血和鈣化。腫瘤周圍有厚薄不一的包膜,多數(shù)腫瘤包膜完整,但是以黏液樣結構為主的腫瘤或發(fā)生于小唾液腺者包膜可不完整或無包膜。
光鏡觀察,腫瘤細胞的類型多樣,組織結構復雜。其基本結構為腺上皮,肌上皮,黏液,黏液樣組織和軟骨樣組織。
腺管樣結構:腺上皮呈立方狀或矮柱狀,核圓形或卵圓形,呈空泡狀,含1-2個核仁,胞漿微嗜伊紅,主要為導管樣結構形成細胞。腺管的外圍為梭形的肌上皮細胞或柱狀的基底細胞,胞漿少,核染色深。
肌上皮結構:根據(jù)細胞的形態(tài),腫瘤性肌上皮細胞區(qū)分為漿細胞樣細胞、梭形細胞、透明肌上皮細胞和上皮樣細胞四種形態(tài)。其中漿細胞樣細胞多見,細胞呈圓形或卵圓形,核偏位或中位,胞漿嗜伊紅均質狀,排列呈片狀或彌漫散在分布。梭形細胞類似于平滑肌細胞,常排列成束。偶見透明的肌上皮細胞和上皮樣肌上皮細胞。肌上皮結構中可見巢狀鱗狀上皮化生,細胞之間有明顯的細胞間橋,上皮團中央可見角化珠,角化脫落可形成囊腔。
黏液樣組織和軟骨樣組織:腺管及上皮條索周圍常見到上皮細胞疏松排列,逐漸移行為黏液樣組織和軟骨樣組織。
腫瘤的間質較少,纖維結締組織常發(fā)生玻璃樣變。
2 答:肉眼觀察,高分化者常無包膜,剖面為灰白色或淺粉紅色,有散在的小囊腔,囊腔內有淡黃色黏液。高度惡性者無包膜,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楚,向周圍組織浸潤。剖面灰白色,實性,囊腔很少,常見出血和壞死。
光鏡觀察,腫瘤實質由黏液細胞,表皮樣細胞和中間細胞構成。黏液細胞較大,為柱狀或杯狀,胞漿呈泡沫狀或網(wǎng)狀,胞核較小,位于基部。表皮樣細胞為多邊形,細胞和居中,細胞之間可見細胞間橋,單角化罕見。中間細胞較小,呈立方狀,胞漿少,胞核圓形,大小一致,類似于上皮的基底細胞。根據(jù)三種主要細胞成分的比例及細胞分化程度,黏液表皮樣癌可分為三種類型:
⑴ 高分化(低度惡性)型:黏液細胞和表皮樣細胞為主,占腫瘤細胞的50%以上,中間細胞較少,缺乏異型性和核分裂象。腫瘤細胞排列成巢狀或片狀,常形成囊腔和腺腔,周圍為表皮樣細胞和中間細胞。腫瘤的間質較多,常見結締組織玻璃樣變性和(或)黏液外溢引起的炎癥反應,有時形成生發(fā)中心。
⑵低分化(高度惡性)型:構成細胞主要是中間細胞個表皮樣細胞,黏液細胞較少,低于10%,散在與表皮樣細胞之間。腫瘤的異型性及核分裂象明顯,排列成片狀或實性上皮團,缺乏囊腔和腺腔結構,向周圍組織成浸潤性生長。
⑶中分化(中度惡性)型:介于上述兩型之間,黏液細胞大于10%,中間細胞和表皮樣細胞也很明顯,常排列成實性團塊,囊腔形成少,偶見細胞異型性及核分裂象。
五、病例分析答案
答:可能的疾病有腺樣囊性癌,壞死性涎腺化生,復發(fā)性壞死性黏膜腺周圍炎,口腔鱗狀細胞癌。
腺樣囊性癌病理變化:肉眼觀察,腫瘤呈圓形或結節(jié)狀,平均直徑3cm。剖面為灰白色或淺褐色實性腫塊,無包膜,呈浸潤性生長。
光鏡觀察,腫瘤實質細胞主要為導管內襯上皮細胞和變異肌上皮細胞,導管內襯上皮細胞呈立方狀,卵圓形,大小較一致,胞漿少,通常透明,胞核為圓形或卵圓形,較大,深染,核分裂象少見;變異肌上皮細胞呈扁平狀,梭形或不規(guī)則形。這兩種細胞排列成管狀、篩狀和實性結構,在同一腫瘤中常見到兩種以上的排列方式。但以某一種為主。根據(jù)腫瘤的類型和排列方式分為三種類型:
⑴腺性(篩狀)型:主要特點是腫瘤細胞團塊內含有篩孔狀囊樣腔隙,與藕的斷面相似。篩孔內充滿嗜酸或嗜堿性黏液物質,不均勻,呈網(wǎng)狀;有的囊腔腔隙內為粉染的玻璃樣變性的間質,腔隙周圍有基底膜樣結構。
⑵管狀型:主要特點是腫瘤細胞形成小管狀或條索狀結構為主。官腔結構的內層襯有導管細胞,外層為腫瘤性肌上皮細胞,中央為囊腔。
⑶實性型:此型細胞較小,胞漿少,嗜堿性,腫瘤細胞排列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團,大的團塊中心組織可變性壞死,管狀和篩孔狀結構較少。
腫瘤的間質常有玻璃樣變。
壞死性涎腺化生:潰瘍周圍的表面上皮呈假上皮瘤樣增生,腺小葉壞死,腺泡壁溶解消失,黏液外溢形成黏液池;腺導管上皮呈明顯的鱗狀化生,形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島或上皮條索。有的腺小葉被鱗狀細胞團片取代。但化生的鱗狀細胞形態(tài)較一致,無核異型性或間變。腺體內有彌散的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浸潤。
復發(fā)性壞死性黏膜性周圍炎:病變深在,侵犯黏膜下層,腺泡組織被炎癥破壞,腺管擴張,腺管上皮增生。嚴重時腺小葉結構消失,被密集的淋巴細胞所取代,也可形成濾泡樣結構,炎癥組織中可見漿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發(fā)生于舌部的深潰瘍可侵犯肌層,肌束之間水腫且有較多的炎癥細胞浸潤。潰瘍報表慢覆有纖維素性滲出物,其下方的結締組織膠原纖維水腫、斷裂,毛細血管可見擴張、充血。
鱗狀細胞癌:鱗狀細胞癌肉眼觀察常呈菜花狀,也可壞死脫落而形成潰瘍。癌組織也同時想深層作浸潤性生長。鏡下見分化好的鱗狀細胞癌中,細胞間還可見到細胞間橋,在癌巢的中央可出現(xiàn)層狀角化物,稱為角化珠或癌珠。分化較差的鱗狀細胞癌無角化珠的形成,甚至也無細胞間橋,;瘤細胞呈明顯的異型性并見較多的核分裂象。浸潤性癌細胞呈實性片塊狀、條索或島狀甚至為單個癌細胞浸潤。根據(jù)腫瘤的惡性程度、細胞和細胞核的多形性以及細胞分裂活性等將口腔鱗癌分為高、中、低三級:
高分化鱗癌與正常的鱗狀上皮類似,即含有數(shù)量不等的基底細胞和具有細胞間橋的鱗狀細胞,角化明顯,核分裂象少,非典型核分裂和多核細胞極少,胞核和細胞多形性不明顯。
中分化鱗狀細胞癌具有獨特的核的多形性和核分裂,包括非正常核分裂,角化不常見,細胞間橋不明顯。
低分化鱗癌以不成熟的細胞為主,有大量正;虿徽5暮朔至,角化非常少,細胞間橋幾乎不能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