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性牙周炎是指主要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組織的慢性炎癥。發(fā)病年齡以35歲以后較為多見,故又名成人牙周炎。常由齦炎進一步發(fā)展而來,如齦炎未能及時治療,炎癥可由牙齦向深層擴散到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質而為牙周炎。由于早期多無明顯自覺癥狀而易被忽視,待有癥狀就診時往往已較嚴重,甚至已不能保留牙齒。因而必須加強宣教,使患者早期就診和及時治療。
單純性牙周炎亦稱邊緣性牙周炎。是牙周組織的慢性炎癥,由慢性齦炎發(fā)展而來。單純性牙周炎在病因上,基本上與單純性齦炎相類似。但病損的范圍和程度更甚。
1.病史 常有齦炎病史,30-40歲后發(fā)病率增高,并逐漸加重。
2.牙齦色澤、形態(tài)與齦炎相似,附著齦水腫,點彩消失。
3.探查時可見牙周附著喪失,形成牙周袋,牙齒有不同程度的松動,嚴重時形成牙周膿腫。
5.可用牙周指數(PI)、牙周病指數(PDI)等確定牙周組織的破壞程度。
6.X線片可見牙槽骨呈不同程度的吸收。嚴重時出現牙齒松動和咬合關糸紊亂。
7.同時存在咬合創(chuàng)傷因素時稱復合性牙周炎檢查可見早接觸、錯合、前伸或側合運動的合干擾、過度磨損等現象。
局部治療
1.針對局部刺激因素,可作齦上潔治術(圖1)或齦下刮治術,必要時調整咬合、消除食物嵌塞和糾正不良修復物等。
圖1 牙石刮除術
2.牙周袋的處理:牙周袋溢膿時,可用1~3%過氧他氫液沖洗,袋內置10%碘合劑或螺旋霉素、滅滴靈等藥膜。在去除局部因素后,淺袋可用碘酚液燒灼。較深的袋需作牙周手術,以消除牙周炎。牙周袋深達根尖、牙齒松動明顯時可考慮拔除。
3.松牙固定,經上述治療后,炎癥雖已消除,但牙齒仍松動者,可作暫時性或永久性的牙周夾板以固定松動的牙齒。
4.牙周膿腫的處理:膿腫已局限時,可切開引流。牙周袋也應同時作沖洗、上藥膜或碘甘油等。
全身治療
主要是增強全身抵抗力并積極治療與牙周炎有關的系統(tǒng)性疾病。發(fā)生牙周膿腫時,全身反應較重的患者,應口服有關抗菌藥物控制感染,并注意休息。
中醫(yī)辯證論治。
祖國醫(yī)學對牙周病的認識早有記載,并著重辯證論治。如:
2.腎陽虛型:宜溫補腎陽,用附桂地黃丸加減。
3.胃經實火型(牙周膿腫):宜清胃瀉火,用清胃湯加減。
總之,牙周炎的治療是由一系列的綜合治療措施來完成的。為了鞏固療效、防止復發(fā),應進行口腔衛(wèi)生的宣教,定期復查,必要時再予以適當的治療,如刮除菌斑、牙石或藥物治療等。
1.菌斑是指粘附于牙齒表面的微生物群,不能用漱口、水沖洗等去除。
2.牙石是沉積在牙面上的礦化的菌斑。牙石又根據其沉積部位和性質分為齦上牙石和齦下牙石兩種。
1)齦上牙石位于齦緣以上的牙面上,肉眼可直接看到。在牙頸部沉積較多,特別在大涎腺導管開口相對處如上頜磨牙的頰側和下頜前牙的舌側沉積更多。齦上牙石中無機鹽的主要來源是唾液中的鈣、磷等礦物鹽。
2)齦下牙石位于齦緣以下、齦袋或牙周袋內的根面上,肉眼不能直視,必須用探針探查,方能知其沉積部位和沉積量。齦下牙石在任何牙上都可形成,但以鄰面和舌面較多。齦下牙石主要是齦溝液和滲出物提供礦物鹽。
牙石對牙周組織的危害,主要是它構成了菌斑附著和細菌滋生的良好環(huán)境。牙石本身妨礙了口腔衛(wèi)生的維護,從而更加速了菌斑的形成,對牙齦組織形成刺激。
3.創(chuàng)傷性咬合在咬合時,若咬合力過大或方向異常,超越了牙周組織所能承受的合力,致使牙周組織發(fā)生損傷的咬合,稱為創(chuàng)傷性咬合。創(chuàng)傷性咬合包括咬合時時的早接觸、牙合干擾、夜間磨牙等。
4.其他包括食物嵌塞、不良修復物、口呼吸等因素也促使牙周組織的炎癥過程。
早期自覺癥狀不明顯,患者常只有激發(fā)生性牙齦出血或口臭的表現,與齦炎癥狀相似。檢查時可見齦緣、齦乳頭和附著齦的腫脹、質松軟,呈深紅色或暗紅色,探診易出血。隨著炎癥的進一步擴散,出現下列癥狀:
牙周袋形成:由于炎癥的擴展,牙周膜被破壞,牙槽骨逐漸吸收,牙齦與牙根分離,使齦溝加深而形成牙周袋?捎锰结槣y牙周袋深度。X線檢查時可發(fā)現牙槽骨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如圖2~6。
牙周溢膿:牙周袋壁有潰瘍及炎癥性肉芽組織形成,袋內有膿性分泌物存留,故輕按牙齦,可見溢膿。并常有口臭:
牙齒松動:由于牙周組織被破壞,特別是牙槽骨吸收加重時,支持牙齒力量不足,出現牙齒松動、移位等現象。
此時患者常感咬合無力、鈍痛,牙齦出血和口臭加重。當機體抵抗力降低、牙周袋滲液引流不暢時,可形成牙周脹腫。此時牙齦呈卵圓形突起,發(fā)紅腫脹,牙齒松動度增加,有叩痛;颊吒芯植縿×姨,有時同時出現多個部位的膿腫,稱多發(fā)性牙周膿腫。此時患者可有體溫升高、全身不適,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等癥狀。
|
|
圖2 正常牙槽骨 | 圖3 牙槽骨Ⅰ度吸收 |
|
|
圖4 牙槽骨Ⅱ吸收 | 圖5 牙槽骨Ⅲ吸收 |
圖6 牙槽骨Ⅳ吸收 |
單純性牙周炎早期應注意與邊緣性齦炎鑒別。
當出現牙周膿腫時應與牙槽膿腫作鑒別(圖7,8,表1)。
|
|
圖7 齦炎與牙周炎的區(qū)別 | 圖8 牙周膿腫與牙槽膿腫的鑒別 |
表1 牙周膿腫與牙槽膿腫的鑒別診斷
牙周膿腫 | 牙槽膿腫 | |
膿腫部位 | 牙周袋區(qū) | 接近前庭溝的根尖部位 |
牙冠情況 | 一般無齲 | 有齲壞或其他牙體疾病 |
牙周袋 | 有 | 無 |
牙齒松動 | 有 | 可有 |
牙髓活力 | 有 | 無 |
X線照片顯示 | 有牙槽骨吸收,尖周正常 | 牙槽嵴無變化,尖周有骨質稀疏區(qū) |